杨光华说,“好。那现在,如果可以,我也看一下官员名册?”
韩忠彦指了指手边高高的一摞册子,说:“这都是,您随便看。对谁保密,也不能对您保密呀。”
杨光华便拿过最上面的一本,是三司衙门官员名册。杨光华早就听说,由于朝廷的官员成堆,人浮于事,所以各部门的办事效率极低,就干脆稳稳地坐下,沉住气,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但这吏部的办事效率,还真让他没想到,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整理好的名单送过来了,交给了韩忠彦。
韩忠彦接着把名单递给杨光华,说:“杨大人啊,这个名单我就不审了,时间太晚了,应该是没问题,如果有漏掉的或者有有什么问题的,今天晚上您看出来了,明早上朝之前您给我说,我让他们抓紧改,绝对不会误事。”
“好,耽误你们吃晚饭了,非常感谢!”杨光华说罢,就带着名单,急惶惶的,向内侍省赶去。自从他当上皇上秘书之后,常常很晚才下班。所以只要他不告知杨震,早晚杨震都会等着他一起回家。
果然,老远就看到杨震的马车停在内侍省大门口,杨震呢,正站在马车车辕一边,用手遮着眼睛往御书房那边看,却没发现杨光华已到了身后。
杨光华叫了一声“叔,又让您陪着挨饿了。”
“晚上这顿饭,早点晚点没关系。走吧。”杨震说着,已被杨光华搀扶着上了马车,马车一启动,叔侄俩便又开始了马车聊天模式。杨光华恰恰是从跟叔叔的闲聊中,获得过很多“情报”,受到过诸多启发和教育,他诙谐地说:有一种教育叫闲聊,自己是最大受益者。
杨光华说起耽误回家的原因,自然就提到了韩忠彦。杨震接话说:“韩忠彦这人哪,我跟他早前有过交往。是个老实人,忠厚、善良,做事认真踏实。皇上让他掌管吏部,算是选对人了。”
接着,杨震话风一转,问道:“皇上是不是要更新一批官员啊?”
杨震这一问,令杨光华感到有点突然。官员调整的事儿,眼下还只限于他和皇上两个人知道,即便是负责官员调整事务的吏部尚书韩忠彦,杨光华也没有告诉他,只要了这份名单。杨震难道有先知先觉?杨光华就误以为是皇上在吃晚饭时,给杨震透过,因为那个时间杨光华正在吏部。从皇上来说,对任何人都可能保密,但对杨震不会。所以就问杨震:“皇上给您说过?”
杨震说:“没有啊,今晚皇上吃饭,有梁师成,还有杨戬也在那里,我就没去。一天都没见着皇上。我知道皇上这一天都在和你商议大事。你一说去找韩忠彦,我就知道要调整官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不是明摆着吗?不只是我,恐怕朝廷的高官们都会这么想。虽然皇上登基已经半年多了,可在亲政之前,那都是太后当家的,所以那时候的官员队伍实打实地说,应该是太后的人;现今皇上亲政了,自然应当用自己的人,调整更新官员,不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啊?”
杨光华这么一听,杨震说的既实在又在理,跟自己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杨震是皇上最信任的人,也是对皇上的最忠的大臣,因此他也就觉得没必要对杨震保密,所以杨光华就说:“是啊,今天我跟皇上刚刚议过,我去吏部就是为这事做准备。”
杨震说:“那我提个我自己的要求,这话呢,我自己不能对皇上说,你替我转达一下。你就给皇上说,我呢,再有七八年就该退休了,我也受皇上的恩典够多了,我知足,所以我申请现在退休。我知道,让我掌管内侍省,是皇上对我的最高信任,换别人皇上信不过。可是经过半年多时间,已经有能接替我的人了。梁师成啊,不管是能力、手段,还是对皇上的忠心程度,都已经达到了内侍省最高长官的标准和条件,再加上又提拔起来了杨戬和童贯协助他,他定然会比我管得好、管得强。况且呢,他作为宦官,管太监是正管,他们之间有一些很默契的东西,是咱们这些人呀,不明白也理解不了的,这半年多,我在这事上可是老费神了。你就给皇上说一下,看看皇上能不能同意。”
杨光华这一听,愣了。他没想到杨震会提出退休。按照大宋的规矩,五品以上的重臣高官,只要身体没问题要到七十岁才能退休。这一次要动员一批年近七旬,身体又不太好的提前退休,可杨震的年龄距退休还早着呢。所以杨光华就说:“叔,皇上肯定不会让您退休。我就按您的要求,把您的想法转达给皇上,同时我要同时给皇上建议,给您调整一个更合适的地方”。
“好,往后呢,你叔可就靠你罩着了。咱杨家,有了你这么有出息的后生,是祖祖辈辈的荣耀啊。”
杨光华忙说:“哪里呀,还不都是您教诲和指导的?您才是咱杨家的主心骨呢。”说着啦着,已经到了杨震家。杨震先自下车回了家。
杨光华望着杨震渐渐隐去的背影,喃喃自语道:“老叔,我会给您一下满意结果的,你就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