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是洛阳人,他熟悉洛阳。定都汴梁之后,他看到,汴梁城地处平原,四周平坦开阔,没有任何防守的条件,易攻难守,一旦发生重大外敌入侵或内乱,就非常被动,特别是北方敌寇只要打过黄河,就能直逼汴梁,都城就不得不放弃。放弃都城则意味着人亡国灭。
反观洛阳,不但是十三朝古都、秦汉隋唐陪都,而且周围有嵩山、首阳山等十三座山拱卫着,洛阳城就坐落在群山环抱的中间一片平原上,并且不但有黄河从西北流过,还有洛河、汝河等四条河流贯穿城区;还有函谷关、虎牢关等八大关的守护,这些地理优势,天然屏障,作为军事家出身的宋太祖,想要迁都这里就毫不为怪了。正是为了准备迁都的需要,才把自己的陵寝定在了洛阳近前的永安。
可惜,宋太祖的迁都计划,遭到了朝廷上下一直反对。因为那些朝臣和族人,都在开封这个地方过得很舒服,很安逸,谁都不愿意费力倒腾,因此宋太祖的这个迁都行动被叫停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始终想着在适当的时机一定要把都城迁到洛阳去,可惜没等他的这个想法实现,他就在那个烛影斧声的夜晚归西了,成了第一个到永安,永久的长眠者和守护神。
到徽宗朝,永安县已经改成了永安军,以彰显它的重要地位。
这次前往永安宋陵,是徽宗登基以来首次出行,也是他作为帝王出巡的首秀。自从当上皇帝,一则因国丧期间,二则由太后听政,徽宗一直窝在宫里,既不能外出,也没有任何活动,这对于他这个风华正茂意气昂扬的十九岁青年,特别是从小就潇洒自由随性惯了的文艺青年,自然是深感憋闷难熬。正是这样,才发生了两次偷偷外出的事情,其中一次被章惇拦阻未获成功;另一次还遇上地痞流氓袭扰,若不是杨光华安排周到、舍身护驾,后果不堪设想。
而这一次,却是名正言顺的大宋皇帝高调出行。徽宗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地骑在小乌的背上。放眼望去,从京城至永安的御道平坦开阔。大道两旁,是经历了半个多月雨水滋润的庄稼,高粱红薯棒子谷子郁郁葱葱,繁茂旺盛,一派蓬勃景象。他的两侧是杨光华、杨戬、杨震、张商英和韩忠彦,还有御林军中郎将张大山。紧随其后的,是包括司天监在内朝廷各相关部门的官员们。
徽宗回头一看,在君臣队列的后面,是两排斗志昂扬的骑兵军官,再往后,是由横向六、纵向二十、共一百二十匹战马组成的方阵,全是御林军的优秀骑兵和良马。张大山见徽宗回望骑兵阵容,便策马来到徽宗左前方,向徽宗报告:“禀告圣上:万事具备,请您下令!”
徽宗扬起马鞭,往前一指:“出发!”
只听战马一阵嘶鸣,骑兵齐声高喊:“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接着,原在君臣队列后面的两排骑兵军官,分别从左右两侧策马绕到徽宗的前面,既做前导,也成为前锋护卫;最前一排正中间的军官,手上举着大宋的旗帜,可谓旌旗猎猎威风凛凛。
随着马队的前进,听着整齐有力的马蹄声,看着猎猎飘动的旗帜、雄壮威武的阵容,徽宗不由自主就想到了一年前,带着杨震等人前往嵩山打猎时的情形,两相比照简直天壤之别。那时他是青年王爷,而今已是大宋皇帝,一国之君,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帝王特有的感觉。这种感觉比上朝时俯瞰群臣时的威严和尊荣感更加强烈,更加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