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华接应道:“有,咱大宋不缺人才,我通过研究官员队伍建设,发现了不少呢。”
徽宗一听,居然还有,马上问道:“是谁?快给我说说,把他召来呀。”这话,大有求贤若渴的味道。
杨光华回道:“东坡先生,您很熟悉了,不用多说。范纯仁,也是不可多得的贤才。”
“对呀!范纯仁,不就是先帝朝第一个宰相?也是名臣范仲淹的三小子。”徽宗一拍大腿,高兴地说。
“正是。只不过,这老先生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两眼都已经失明了。很可惜呀,没法用了。”杨光华解释。
徽宗一听,说道:“哎,这有什么?可以请他来为朝廷出主意,出点子嘛,又不让他干体力活。至于年龄,我说不让他退,他就可以继续干嘛,这个不用担心。抓紧请他来,我要专门请这些能人先贤,搭建一个顾问班子,为朝廷当参谋当顾问。噢,不过,他们可代替不了你,别担心哦。”
其实,徽宗即便不这样解释,杨光华也没有这种担心和顾虑。他知道,徽宗要请的这些顾问,跟他的角色及在皇上心中的分量是不可等同的,也是无法替代的。他鼓动徽宗
以搜罗人才、亲近贤臣为名招揽贤能人物的目的,是为蔡京回朝铺路。
我们先来看范纯仁。因受到章惇之流的迫害,范纯仁被贬往广东岭南。当时他已经双目失明,瘦骨嶙峋,而岭南气候恶劣,常年潮湿,导致他身体状况不断恶化,历经多次被贬之后,最后安置在湖南永州。正当他深感年老体衰,今生已休、来世未卜之际,由徽宗帝派出的特使前来慰问,并转达了皇上要启复他的意思。这老爷子的心情可想而知了。当即面北叩首,对徽宗千恩万谢、感激涕零。在范纯仁从永州赴邓州的途中,徽宗又派出特使问候,并向他传达皇上圣旨:拜他为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乙宫使。范纯仁哆嗦着双手接过圣旨,眼看不到文字,就用两手仔细地摸,用鼻子凑近了闻,好象这样就能看出每一个字一样。时隔两天,徽宗又派出特使为他送去了茶药,并催促他快点入朝觐见。虽然范纯仁入朝后,风烛残年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只得请求归养林泉,但徽宗这种吐哺握发、求贤若渴的举动,受到朝野广泛赞誉。
范纯仁归养后,徽宗正要下旨召苏轼回朝任职,却接到苏轼请求在常州定居的申请奏章。奏章中说,因被贬海南几年的生活,身心倍受折磨,已无力回朝尽职,恭请圣上给予批准为盼。徽宗又是一阵唏嘘,对杨光华感叹道:“可惜呀,两位才德俱佳的贤能人士,都不能为我所用,唉,真可惜!”
杨光华便接口道:“俗话不是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吗?其实,象范苏这样的能臣贤者还能找到。这不,我就又找到了两位。只是我不敢说。”
“哎,为啥不敢说?你在我跟前,说啥都行。谁最了解你?谁跟你最知己最投缘?朕呀!说吧,是谁?”徽宗很是诚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