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
根据传播途径的性质或病原体所经历的先后路径,可将其分为两类或两个阶段。
一类即第一个阶段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到刚一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这段路径,主要包括外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媒介,如空气、水源、土壤、饲料、医疗制剂、精液、卵胚、用具(包括医疗器械)、运输工具、节肢动物、野生动物(包括鸟类)、非本种动物和人类等;
另一类即第二阶段是病原体从接触被感染动物到侵入动物体内器官组织的这段路径,主要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黏膜创伤(包括自然创伤和医疗性创伤等)和眼结膜等。
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传播途径,
有的可能只有一种途径,如皮肤真菌病、虫媒病毒病等;
有的有多种途径,如炭疽可经接触、饲料、饮水、空气、土壤或媒介节肢动物由皮肤黏膜创伤、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研究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掌握其特点、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及各传播途径所表现出来的流行特征,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对可能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给其他易感动物的途径,从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是防控动物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2.传播方式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传播途径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表现的形式称为传播方式,其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水平传播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即传染病在同世代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
二是垂直传播
(verticaltransmission),
即从亲代动物到其子代动物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
(1)垂直传播:主要包括下列几种途径。
①经胎盘传播:
病原体经妊娠动物的胎盘血流感染胎儿,称为胎盘传播。
可经胎盘传播的疾病有很多,如猪瘟、牛黏膜病、伪狂犬病、布鲁菌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②经卵传播:
携带病原体的卵细胞发育而使胚胎受感染,称为经卵传播,多见于禽类。
可经卵传播的疾病有禽白血病、禽腺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禽脑脊髓炎、鸡沙门菌病等。
③经产道传播
是指胎儿从污染的产道娩出时,经皮肤、黏膜感染了存在于母体产道的病原。
可经产道传播的病原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菌和疱疹病毒等。
(2)水平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
①直接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