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简单的阅览一遍。
但所有的考题已经深深的记在了他心里。
磨好墨,余贤拿起第一张试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意思是说,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余贤思索了一会儿,这题意思很容易明白。
但这题是考经义,是大学里面的一句话,光是翻译肯定是不行的,还得加上自身对于经义的一些理解。
也就是说,这题相当于要写一篇小短文。
而且还是论述题,得引经据典有理有据。
看着这题,余贤不由得想起了前世广为流传的一个梗,据说这个梗是因为一次征文活动引发而来的。
要求就是文中至少得有三个武林门派,内容必须涉及武林中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包含新颖独特的道德伦理观念。
最后一个要求就是:在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之后,文章越短小精悍越好。
最后,征文活动第一名的文章就是:
和尚:“师太,你从了和尚吧!”道长:“秃驴,竟敢跟贫道抢师太!”师太:“和尚、道长你们一起上吧,我赶时间。”
这篇文流传出来之后,经过网络大神们一番加工,就成了一句广为流传的梗:秃驴,岂敢与贫道抢师太!
余贤洒然一笑,心思清明顺畅。
这种经义题,实际上要求就和这个梗差不多一个意思。
想了想,余贤提笔蘸墨写道:
“欲识其物,先知其本,欲识其事,先知其因,若只见树冠之果,却不知根系水土;只见江河滔滔,却不知条条溪流,此为只见其果而不见其因也。”
写完理解,还得引经据典用来论证。
余贤又提笔写道:“然则万事万物,有好有坏,故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方为善学者也。”
“既善学,则近道!”
余贤将写好的答卷放在左上角,再次拿出第二张试卷。
第二题同样出自大学,余贤略微思索,便提笔忘情而写。
时间缓缓流逝着。
余贤左侧的试卷越来越厚,右上角的试卷只剩下十几张卷子。
他看了一眼试卷,不由得就是一笑。
这题竟然是一道数学题,题目是:
百兔纵横走入营,几多男女斗来争。
一人一个难拿尽,四只三人始得停。
来往聚,闹纵横,各人捉得往家行。
英贤如果能明算,多少人家甚法评。
余贤记得很清楚,穿越之前写网文查阅过许多资料,他记得这题是出自梅瑴成的《增删算法统宗》。
但这道题目的作者梅瑴成,是清朝人。
这也再次给余贤提了个醒,今后当文抄公的时候,还得谨慎再谨慎。
虽然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之后,诗词方面他倒是大致了解到了,根本没有三国以后的着名诗人或者词曲作家出现过。
但别的方面,限于时间有限,余贤并没有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提笔写完答案:七十五人。
“咦…就答完了吗?”
拿出最后一张试卷,余贤还有些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