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年百万大裁军,中央军委为何成立国防大学(1 / 1)军史周期首页

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央军委为何成立国防大学?人才强基刻不容缓

军旅歌曲历久弥新,积极向上的曲调催人奋进。甚至于,万千网友存在一个共鸣:《强军战歌》每天听二十遍,可以治疗所谓的精神内耗。在笔者看来,国防大学校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也是迷茫人的指路明灯。国防大学是我国军事最高学府,也被誉为“将军的摇篮”,可见该校的含金量。国防大学成立于1985年12月,继承了抗日军政大学的铁血荣光,又汇入了其他军事院校的血脉。众人皆知,国防大学成立于百万大裁军之际,而中央军委成立国防大学的原因却鲜为人知。为此,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防大学的前世今生以及成立的深层次原因。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稍后不久,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1师1团军官教导队开课,下设4个区队(3个班/区队),学制为3个月。教导队成长于革命战争年代,扮演了“高级指挥学校”的角色。由此可见,我军在初创时期就尤为重视军政人才梯队的培养。以教导队为起点,我军先后创办了随营学校、红军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红军大学校等军事院校。1933年10月,中革军委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至1937年1月,红大血脉发展成了抗日军政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抗大为前线输送了数以万计优秀的军政人才。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华北军政大学、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前华东军事政治大学、三野军政干校合并而来)先后成立。1950年11月,中央军委以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华北军政大学为基础成立了军事学院。1951年12月,政治学院成立。1955年4月,高等军事学院成立。1969年2月,前述三个军事院校合并成立了军政大学。1977年11月,中央军委撤销军政大学,拆分为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并称为“三大军事院校”。1985年3月,时任总参谋部副参谋长的张震,已经做好了离休的准备,并制定了详尽的读书计划。4月,杨尚昆向张震转达了军委的人事调整:由张震负责筹建国防大学。于是,张震二话不说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12月,中央军委以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为基干,正式成立了国防大学,张震、李德生分任军政主官。

据笔者分析,中央军委成立国防大学的深层次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三大学院资源分散,并不利于人才梯队建设的培养;

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是专业性院校,采用的是自编教材,彼此之间多有交叉。三大学院的部分教材一用十年,未能与时俱进。尽管三大学院专业性强,可也造成了资源分散的局面,并不利于人才梯队的建设。其实,早在1982年精简整编之时,中央军委就有意将三大学院合并。由于当时条件尚不成熟,合并事宜未能展开。及至1985年,中央军委裁减员额100万之后,高级干部的编制相应减少,训练任务也相应减少,为合并组建国防大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张震接手筹办国防大学的任务后,为了解决三大学院存在的问题,确定了“高、新、宽、深”的办学原则,并探索出了“军事、政治、后勤俱全,诸军兵种合成,从事战略问题的研究”的人才培养路子。

二、走“精兵、合成、高效”强军之路,人才强基刻不容缓;

在我军军事教育史上,有一句至理名言:“有军必有校,治军先治校”,意在说明军事院校和军队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1985年百万大裁军的历史意义,无需笔者赘言,极大的推动我军现代化、正规化、机械化建设的进程。这一伟大征程中,综合国力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精准把握现代化战争特点的人才。原因一中也已说明,我军军事院校培养体系不符合现代化战争的需求,而人才强基又刻不容缓。为此,为了让“精兵、合成、高效”强军之路走的更踏实、建设更稳当,成立一所最高军事学府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如此,国防大学紧盯世界一流,涌现出了以张召忠、金一南、徐焰为代表的学术型将军,为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需要指出的是,国防大学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军、政、后,还要有海、陆、空及二炮的相关知识储备,又要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知识。为此,国防大学的生源涵盖我军各大军兵种,集中在一面旗帜下,类似于“准联合指挥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军战区体制下的合级联指,也是国防大学军兵种混编教学的翻版。概括下来,国防大学的成立遵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古训。自国防大学成立后,为我军输送了一大批精通现代化战争的人才,韩卫国、秦卫江、戎贵卿等高级将领,都是国防大学的杰出校友。2017年7月,中央军委又以原国防大学、南京(西安、武警)政治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解放军后勤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等单位为基干,组建了新的国防大学。新时期的国防大学,不同于1985年成立的国防大学,所成立的时代背景是军兵种联合作战体系下的战区体制。在此背景之下,我军所面临的战场态势,高强度、高烈度、高技术为其显着特征,军兵种之间的“联”更为深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偏差,成立新的国防大学正是时代所需,这也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军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