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舒想起一个敏感的问题,便当着七人的面提了出来。
“姐妹们,你们觉得上山下乡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我记得主席说过,是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思想不够成熟,还需要进行改造,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年纪最长的徐海棠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其实不是她的意见,而是报章杂志上面的说法。
许敏文想了一下。
“不只是这样,我们这些下乡的学生,普遍都文化程度不高,下去一直都在生产大队务农,要说是锻炼确实锻炼人的意志力,苦、饿、寒、孤独,每个人都体会了一遍。”
其他姐妹纷纷点头,确实都有类似的体会。
张文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我觉得应该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你们也知道工人是革命的主力军,工农联合是基础,坚持走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武器。主席应该是让我们下乡团结群众的,毕竟我们国家还是以农业为主,八成以上都是农民阶级。”
她的意见也很快被大家接受,或许还真有这么一层意思在内。
纪舒笑而不语,看来这些能考上大学的人都不简单,都是有主见的人。
“老八,你笑什么?”
大姐徐海棠之前被纪舒缠着说话,注意力一直都在她身上,见纪舒笑,立即便问了起来。
“我是在笑大家都很厉害,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后肯定是国家的生力军。”
“切,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完全就是套话嘛!我们可不接受,要不你说说你如何看等上山下乡的?”
纪舒绕不过去,于是分享了她对上山下乡的看法。
“我觉得上山下乡和苏联撤走脱不开关系。”
张文艺显然不同意这一说法,她的家在东北,对苏联老大哥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不对吧,这两件事怎么能联系到一起呢?”
纪舒没有丝毫意外,虽然各种报道都回避了这个问题,但实际上很多问题都无法回避两国关系。
“你们知道曾经的苏共对我们的态度吗?”
“他们应该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强大红色阵营吧?”
“不对,应该是想彻底控制我们国家,让我们成为他的傀儡,我记得当初我们的每个部门都有苏联的专家掌控,连我们做个什么决定,都要得到他们的最后批准。要不是主席发现得早,我们现在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
纪舒点点头,老六何超雯虽然是两广人,看来也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对,就是因为主席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和苏共产生了意见分歧,这样的结果就是苏共的全面撤离。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所有东西都拿来还债了。而我们这些青年正是纯粹的消费者,消费者你们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我知道,就是只吃饭干不了什么活的人吧?”老七纪美佳举手回答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可是粮食从哪里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青年将会被饿死很多,实际上即使有上山下乡活动,还是避免不了饿死了惨剧发生,而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的老大哥。国家养不起、城市养不起,我们只好到乡下从农民口里分得一点儿可怜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