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诸葛玄感到为难的时候。
一名阳都县文吏登门拜访。
文吏告诉诸葛玄。
“琅琊王打算在治所开阳县建立一座琅琊官学。”
“聘请先生、招募学生就读。”
“届时整个琅琊乃至徐州各地有志之士,适龄稚童。”
“都将进入官学里面。”
“机会难得,何不将两位侄儿,送到官学里面?”
文吏这次是带着任务来的。
头要求琅琊每一座县城的吏员,走访各家各户。
把适龄稚童的人数、名字通报去。
他取出一张公告,解释道:“四年义务教育。”
“王爷有令,强制性的!”
公告还加盖了琅琊王的大印。
诸葛玄取来公告一看。
面要求适龄稚童寄宿在官学里。
每个月只有两天放假自由。
“义务教育?”
诸葛玄沉吟一声。
表面还能保持淡定,内心里早已风起云涌。
这个政策,分明是要和本地士族豪强争夺人才啊!
诸葛玄又联想到最近琅琊王氏各地庄园遭受劫掠,书简被尽数夺走之事。
顿时脸色煞白。
他大致已经猜到了这些被夺走的书简去了哪里。
“琅琊王野心不小,所图甚远。”
目前家里两个侄儿。
大侄诸葛瑾,十一岁,小侄诸葛亮,四岁多。
都是公告里的适龄学童!
如果是强制性的话,两兄弟都得被送到官学里去。
“这?”
对于寻常人家的话,这个政策自然是无比收到欢迎。
因为寻常子弟根本没有机会读书。
但诸葛玄明白,两个侄儿一旦进入琅琊官学。
往后的仕途,就跟琅琊王府绑定了。
换句话说,琅琊阳都诸葛氏,也得跟着琅琊王走。
“事关重大,我得和兄长商议一阵!”
诸葛玄面色凝重。
文吏道:“目前正在走访调查阶段。”
“距离官学招募学生开学还有一段时间。”
“宜早作打算。”
匆匆交待诸葛玄之后,文吏便赶往下一家门口了。
诸葛亮抬头看着叔父诸葛玄,脸带疑惑。
“叔父,官学就是类似于太学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里面的先生,一样照本宣科。
去了有什么收益呢?
不如自学!
诸葛玄没有回答侄儿诸葛亮的问题。
而是赶紧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泰山郡去。
交给兄长诸葛珪。
送信之人刚刚离开阳都县城池。
李儒、程昱两人,便率众进入了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