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所向披靡(1 / 2)唐朝那些事首页

救国起义军在霍邑城,休整了两天。李渊这两天却是顾不上休息,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李渊义军英勇善战、论功行赏、救济贫穷的消息迅速流传,美名远近皆知。

游击在附近山里的大小多支农民起义军,他们闻风而至,少则百人,多则千人,一波一波地前来投靠李渊义军。加上霍邑投降的隋兵,义军得以迅速扩军壮大。

第三天早晨,这天是617年八月初八。

伴随着一轮初升的太阳照彻大地,李渊率领大军南下临汾。

临汾郡守张保太早已闻知李渊义军威名,清晨就打开城门,迎接李渊大军。

张保太带领属下众官等在东门外迎候。

张保太远远望见“李”字帅旗下,骑枣红马的大将军李渊,便弯腰拱手施礼,说道:

“早闻李大将军威名,如雷贯耳。特意领一众属下,在此迎接。”

李渊拱手还礼,忙下马相扶,两人握手言欢。

言毕相约各自上马,并马而行。

张保太引领李渊入临汾官署说话。

李渊授命张保太仍任临汾太守。张保太手下众官各司其职。

义军张贴告示安抚百姓。打开临汾官仓,救济贫苦百姓。军民一片欢悦。

八月十二日,大军出临汾前往绛郡。张保太礼送大军出临汾城。

李渊率军围攻绛郡。

绛郡太守陈叔达是陈高宗的儿子,自幼聪颖好学,成年后善写诗词,博学多才。

李渊率三万大军兵临城下。城内守军不足千人。陈叔达左思右想,决定不做毫无意义地抵抗。

八月十三日,陈叔达指挥守军打开城门,迎接义军进城。

陈叔达引导李渊到绛郡官署交谈。

交谈中李渊发现陈叔达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才智过人。他对陈叔达礼敬相待,决定任用他当军帐府幕僚,随大军同行,负责为李渊出谋划策。

617年八月十五,李渊大军到达龙门郡安营驻扎。

李渊正在龙门官署布署安民事宜,忽然下属官员来报:

出使突厥的刘文静回来了。

此时刘文静引领突厥部将康鞘利,率领500突厥精兵,一路管护着2000匹战马,辗转奔波上千里,到达龙门郡义军驻地。

李渊闻讯赶忙出府迎接。他远远看见刘文静,快走十几步上前,拉住刘文静的手说:

“一路风尘地奔波,辛苦你了。

突厥护送战马而来的这500援兵人数虽不多,但象征意义重大。

此番有突厥派精锐援兵相助,结好于我,突厥兵马和刘武周联合占领晋阳,抄袭我们大本营的可能性不大。

送来的2000匹战马正是我们急盼急需,咱们缺少优良战马壮大我们的骑兵。

文静此去不辱使命啊。”

刘文静说:“多谢李将军夸奖赞许。”

李渊招呼刘文静、突厥援兵将领康鞘利,饶有兴致地说:

“走,咱们去看看战马。”

到了马场,李渊但见2000匹战马壮阔一片,场面让人震撼。

战马看上去虽然黑、棕、红、白,毛色各不不同,但都皮毛油光发亮,看上去威风凛凛,体格健壮。

见陌生人靠近,马匹眼神机警灵动,敏捷地挪动马蹄向人示警。

李渊大喜过望。当晚,李渊设酒肉宴席款待远道而来的突厥将领康鞘利和他的500突厥兵,妥善安排他们住宿营帐,让他们好好安歇休整。

八月十八日,李渊率部抵达汾阴。

他召集众将商量向西渡过黄河的最佳行动计划。

经过众人分析,大军越过黄河天险,过河西征的路有三条:

一、河东郡城西的蒲津黄河桥。

二、黄河风陵渡口乘船。

三、黄河东岸龙门镇和西岸韩城的龙门山和梁山山间的渡口乘船。

蒲津桥被隋军屈突通派兵把守,不可行。

风陵渡口在浦津桥南,离敌军太近也不行。

看来只能从龙门山和梁山间渡口乘船过黄河。

这时,李渊侍从忽报河东郡户籍官任瑰来了。

李渊说:“快请他进来。”

任瑰和李渊是老朋友相见,也是先客气地拱手施礼。

李渊任太原留守期间,李渊的亲属家人一直住在河东郡。

李渊当时就是托付任瑰帮助照料家人的。

后来李渊在晋阳起兵前,李世民派了车马队伍搬移家人亲属到晋阳那边,任瑰再在那期间也多有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