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8章 内阁制度(1 / 2)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首页

朱元璋听到内阁顿时愣住了,连忙问道:“何为内阁?”

朱雄英简单的说道:“召集几位德才兼备的大臣组成一个叫做内阁的部门,专门帮助皇上和储君批阅奏折,处理国家大事!”

“滚蛋!”

朱元璋听到想都没想,直接骂道:“换汤不换药,这她娘的和丞相有啥区别,咱当年不知费了多大劲才把祸害几千年的丞相制废除,你这又给咱整出来个内阁,滚滚滚……”

“皇爷爷,您别急了,孙儿还没说完呢!”

朱雄英连忙继续说道:“皇爷爷,这个内阁和丞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内阁成员没有丞相这么大权利,之前丞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内阁成立以后,您把原来丞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内阁,六部,地方三司,包括五军都督府,各司其职,这样不仅减轻了您的压力,同样可以让整个大明有条不乱的运转……”

朱元璋眯着眼,好像在心中不断斟酌,良久后,说道:“你继续说下去!”

得到指示,朱雄英继续说道:“皇爷爷,再说这个内阁,可以选三到五位大臣进入内阁,称大学士,这个大学士的职位和您设置的大学士不同,他们虽然有参政的机会,但没有实权,品级也不高,给个六品就好!”

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朱元璋而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

历史上的内阁最早成型于永乐年间,前期最着名的内阁成员当属三杨,直到嘉靖年间,出现了一大批猛人,如严嵩,张居正等,这个时候内阁的权力几乎和之前的丞相没什么区别了。

朱元璋听的连连点头,说道:“咱听明白了,你说的这个内阁,就是行丞相之职,而无宰相之权,对吧?”

朱雄英笑了笑,说道:“这么说倒也没什么毛病!”见朱元璋有些犹豫,继续劝道:“皇爷爷,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您年纪越来越大,早已力不从心了,只是为了大明江山强撑着而已,再说了,您能保证大明后世之君都能像您一样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整日整夜的批改奏疏吗?”

“大孙,你这话就说错了!”

朱元璋立马反驳道:“江山是咱朱家的,自家的江山自家人还能不上心?”

“有咱这位勤政的开国之君做榜样,咱大明的后世之君也一定差不到哪去!”

听到这话,朱雄英甚是无语,这就是洪武爷最大的毛病,对亲情和血脉有着迷之自信。

在他心中朱家人永远都是一条心的,长房一脉继承大统,处理朝政,其他藩王坐镇边关要塞,抵御四方敌人,后世之君以开国之君为榜样,励精图治,勤政务实,文治武功,大明万岁,大明万年,日月山河,大明永在。

这一刻,朱雄英是真想把后世的叫门天子,威武大将军,嘉靖道长,鲁班传人讲给老爷子听听,让他见识一下后世几位“勤政”于各领域的大明之主。

对了,还有那位二十年不上朝,躲在后宫“勤政”郑贵妃的万历。

随后,朱雄英忍不住叹息道:“皇爷爷,成立内阁对于大明来说是必然的趋势,不如这样,军国大事,六部三司所报之事还有您老处理,至于府县级别的奏疏,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可以交给内阁,您看如何?”

朱元璋瞪着他,问道:“那你干啥?”

“咱让你来是干啥的?”

“你他娘的倒挺会安排啊,什么狗屁内阁,你就是想偷懒!”

听到此话,朱雄英心里那个委屈,这还真不是为了偷懒故意找的理由。

“皇爷爷,孙儿真不是……”

朱元璋不想再听他狡辩,说道:“咱知道,咱都明白!”

说着,喝了口茶,继续道:“大孙啊,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话一点都不假,二十多年了,咱是宵衣旰食,勤勤恳恳,咱没有一天不在处理朝政……”

“就连你成亲的那天,咱也是上完早朝才去的,夜里咱又回去处理朝政了!”

“哎……”

“咱出身穷苦,小时候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后来九死一生拿下这江山,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咱自己知道!”

“正是因为咱吃过这些苦,所以咱格外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咱怕失去啊!”

“大孙,你能想到这个内阁,证明还是有圣君的潜质,但你要记住了,这江山是咱们朱家的,让一群外人来处理咱们的家事,咱不放心!”

“咱苦些累些不算什么,能守好咱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咱也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