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了斐族老乡的遗产,组装出了这颗心智魔方。
再往后...
苏文就没有现成的人工智能核心可用,必须得自己生产了。
【伽马核心还好说,
以我们当前的信息技术和半导体技术,可以直接组装,石墨烯产量完全跟得上。
贝塔核心的话...我们就需要产能更强的大型速子捕集器了。】
不同等级人工智能核心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这样的性能差距,每一分每一毫,
背后其实都是大量硬件、程序、算法上的升级换代。
伽马核心,还在常规的半导体领域之中,
虽然制程更高级、但材料终究依然是单晶硅和碳纳米材料;
哪怕工序繁琐、工艺精度要求极高、产量相对低...
最起码材料能够敞开了供应,工本费高不到哪里去。
到贝塔核心就不行了。
这东西用的压根就不是传统的硅晶圆芯片。
它的核心是速子计算机。
T4级别的科技产物,蓝星上的工业设备已经完全无法生产了。
光是捕集太空环境下的游离速子,就需要专门的【零重力速子捕集筛网】。
这玩意儿不是行星巨构,尽管它的体积和地核钻井这样的II级行星巨构也相差无几。
看它的名字也知道,这是专门修建在太空零重力环境下的高精度设备。
光是这么一台次级巨构,就要花费不小的功夫...
念及至此。
苏文眉头一皱,又慢慢舒缓了下来。
好在太空电梯二阶段正在施工,与它相对接的致远星星港也在施工。
能源、材料都可以敞开了供应的情况下,
这种不含尖端技术的工程,工作量再大,也慢不到哪里去。
要知道...
苏文为了这个大工程,可是调集了全国上下、超过二十万各类工程机械。
话说现在的智械军团,工程单位的数量都比战斗单位多出无数倍了。
若非有这些秦秦肯肯、任劳任怨的无人机械,也不可能具备星球级别的施工能力。
预计一周时间,致远星星港、或者说致远星空间站,就能完工。
而太空电梯的二阶段,也就是穿过大气层、直达外层空间的主体结构,
大致也是同步完工。
虽然这个‘梯身’结构,单论体积,比‘基座’要大好几倍。
可它没有复杂的工序,就是一条条的双向轨道而已。
总共十七条双向轨道。
其中十六条平均直径三十米,环状排列。
最后也是最宽的一条,直径超过一百米,居中布置。
这是为了必要情况下、能够直径将大型设备运输到星港、在船坞里进行组装。
此外。
每隔五百公里,安置一截磁轨环带。
在货厢上行时提供弹射加速,在货厢下行时进行磁吸减速,控制安全性。
轨道均为以超拉伸材料作为核心、以富勒烯六边形格网作为包覆材料的复合结构。
耐高温,耐拉扯,耐几乎各种类型的应力。
从外层空间直接抛下,由飞船牵引,将之一路铺设、直到连接在地面基座上。
这就是掌握星际空间自由航行能力的优势了。
行星表面,毕竟是在重力井里。
从下往上修,肯定不如从上往下修。
从星港基址往下铺设轨道,也就是飞船牵着飞一阵的功夫。
倘若换了不具备这样能力的文明,比如说蓝星人类...
光是想想看这几十万吨的载荷,要花多少燃料才能送上同步轨道,都能把脸给吓白了。
..
二阶段梯身修建完毕之后,太空电梯也算基本完工了,
剩下的就是将轨道末端的出口站点,与致远星港口进行对接。
星港,说白了就是超大型空间站。
商住一体,造船修船,全都行。
它与太空电梯对接之后,互相之间都能借助对方的质量来稳定自己的轨道。
经过特殊设计的星港空间站,最大的外环区段,可以进行绕轴转动。
从而让外环绕轴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平衡随着行星自转、而导致太空电梯产生的牵引力。
这个接在太空电梯末端的空间站,就像是长剑末端的配重块。
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致远星上的两个大型基建工程都完工之后,零重力速子捕集筛网自然就能上马了。
已经规划好的致远星港口,具备大量的可用区段,不差这一座设施。
苏文看着终端屏幕上显示的资料,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