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4章 巫宁旧址废墟,避难所居民(2 / 2)让你造星舰,这舰娘哪来的?首页

可这样一来,又有新的问题:

“但我们怎么调开军方呢?”

“......”

沈兆云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紧接着顿了一下:

“我记得...云川西南方还有一处避难所?而且规模不算小,对吧?”

云川不是他沈家既有的势力范围。

沈兆云对这一块也不熟。

而很显然,对一个不熟悉此地情况的人来说。

能让他都有所耳闻的本地避难所,或者说本地的沦陷区幸存者据点。

那规模,肯定就不止是‘不算小’而已了。

实际上那个聚集地人数超过五万,是附近规模最为庞大的几个幸存者避难所之一。

位于云川西南方向大约一百公里左右的巫宁市,避难所里所有的幸存者全是巫宁这个地级市的市民。

他们在三年多以前躲进了巫宁市中心的地下人防设施...

——云川、巫宁、敦煌一带都属于大西北,当年深挖洞时期这里是标准的三线,可以说四处遍布各种防御设施。

哪怕是个比东南沿海小县城都大不了多少的地级市,人防工程的规模都堪比沿海某些省会所拥有的规模了。

不光规模大,而且等级极高。

大多数都具备核生化三防功能。

尤其是市中心的居民核防掩体。

那是按着陆基导弹发射井的级别来建造的。

这些幸存者就是依靠这座超高规模的人防工程,在魔潮席卷之中苟活了下来。

当然,不是完全靠里面的储备。

人防工程里的确有枪械有弹药,还有一大堆年纪比他们爷爷都还大的储备物资,比如说饼干罐头之类。

但十几万张嘴怎么可能光靠这些就挺得过去。

他们主要是以人防工程为据点、依托与人防工程连通的包括地铁和下水道在内各种地下设施,与地面上的魔物群周旋。

靠搜索地表废墟里的物资来维持生存。

不过这代价也很大。

大到三年多下来,他们从最初的十九万居民,减员到只剩五六万。

这五六万还是三年时间里、陆陆续续有从外面的郊区、以及离巫宁比较近的其他几个市镇的幸存者,被他们营救、或者说主动投奔,才能维持住的人员数量。

没有这么多‘外来迁移人口’的补充,这顶多就还剩一两万活口了。

不过...

就算如此,五万多的幸存者,依然是云川周边,失陷在沦陷区里的、最大的一批幸存者团体。

收复失地运动开始之后,巫宁人防工程里的避难所居民们派出一支小队。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潜行穿越了整个沦陷的巫宁市。

跑到云川外围去,联系上了军方的前线部队。

云川军区也在随后开始了救援行动。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限制,他们撤离得很慢。

主要是地形太烂了。

巫宁可不是云川,后者一马平川大戈壁滩,前者沟沟壑壑多得很。

加上大灾变以来三年时间抛荒,各种乱七八糟的魔物在废墟里头繁衍...

整个城市废墟以及近郊完全就是一个大垃圾场一样。

而这个大垃圾场,离云川的距离还非常微妙。

不近不远,就卡在军方控制区的边缘、补给线的尽头。

往前推吧,也没法一口气推过去。

往后撤吧,这也不像个事儿,五六万老百姓等着救援呢!

并且。

巫宁旧址废墟里还有不少大型的巢穴。

像是无数发脓的烂疮一样将这座城市堵得水泄不通。

军方只能像开春时节去河面上凿洞钓鱼的空军佬一样、小心翼翼地以中等规模部队反复出入。

试图建立起一道稳定的补给线。

要不然装甲步兵也没法往上推。

他们一样依赖后勤,只是没真正的装甲车辆需求那么大而已。

可哪怕需求再少,总也得把油料弹药给他们保证到位。

要不然就只能撸起袖子打肉搏战了。

而在补给线建立之前。

他们就只能跟老鼠搬家一般,几百几百地频繁往外撤出幸存者...

...总的来说很是烦人。

让云川军区颇有些焦头烂额。

..

好吧。

这就是沈兆云的破局方法。

军方不是焦头烂额吗?

他就喜欢军方焦头烂额。

甚至还可以让他们更难顶一点。

“五万多名幸存者...如果都死掉的话,会很难搞的吧?”

他阴仄仄地说道。

“你这个...”

“你这个设想,不得不说...很有创新性。”

首领目瞪口呆。

好片刻,才有些艰难地点评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