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章 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1 / 2)降生八零,胖奶团她被全家宠上天首页

出了正月,陆家人从六子的饭店离职后,陆续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

陆向昌打算去镇上买房建厂,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别说电视机了就是连买台收音机都困难,他想在村里建旧家电回收厂,目前来说还有些不切实际。

伍立英决定要跟着自己丈夫干,夫妻本就是一体,她始终放不下陆向昌一个人在外打拼,到时候他身边连个能帮衬着做顿饭的人都没有,那哪能行。

即使她还是蛮喜欢和大家在一起边聊天边做衣裳的。

这一点陆向昌也能看出来,他还特意叫她不用顾虑自己,让她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不是陆向昌不想让她跟着自己,而是他知道隔行如隔山,制衣和做家具,收家电根本不搭边,伍立英若想在之后能帮到他,必定得自己先费一番苦功夫学习才行。

若不然他一个人在外面忙碌,她一个人在家寂寞不说,时间久了对身心都不好,不如就跟着他三弟媳做衣裳来得开心。

他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把自己的想法摊开了摆在伍立英面前,让她慎重选择。

伍立英仍然坚定地选择了跟着他,还开玩笑对着陆向昌说道技多不压身,自己多几门技艺在身上,将来说出去也有面子。

陆向昌听完后笑了笑,同意了下来。

他的妻子真的变了不少,从以前干什么都要抱怨几句,到现在无论到哪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整个人都容光焕发,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而他们的四口小家和陆家这个大家,也在变得越来越好。

夫妻俩决定走之前还询问了家里的四个孩子要不要去镇上上小学,孩子们都摇头。

村里老师对他们很好,同学也都是从小到大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他们很快乐,也舍不得离开。

陆明庭陆明湛也是这么想的,夫妻俩便也没再强求。

反正镇上离村子不远,孩子要是想他们了,他们随时都能回来。

伍立英跟着陆向昌走了,夏秋莲便把兰茵提了起来,接替伍立英的位置,算是服装厂的二把手。

平时帮夏秋莲打打下手,教一教新人制衣。

活比以前轻松不说,工资也跟着涨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做一件衣服拿五块钱,想挣得多需得自己加快速度或者赶工。

兰茵很高兴,工资都涨了,她干起活来就更认真,再加上她是个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懂得感恩的人,夏秋莲用起她来便也放心。

渐渐地制衣厂规模越来越大,人数也从原来的八人扩大到如今将近五十人。

这五十人基本都是来自和庄村以及附近村子的女工,也都是老实人。

陆家积攒的布票很快消耗殆尽,都被制成了成衣,等待销售。

现如今夏秋莲的制衣厂产量远远超过了六子百货商场的销量,短期内若想要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就意味着夏秋莲必须要自己去找客源了。

夏秋莲带着丈夫儿子连着跑了镇上省城及附近城镇的商场,连缝纫铺她都要进去转一转问一问。

这么一来确实能拉到不少订单,可对方给出的进价却普遍不高,完全不能和六子给的价格比。

夏秋莲虽还仍有得赚,但去掉人工费机器费和原材料等杂七杂八的成本,净收益就少得可怜。

她不甘心,又拿着成衣挨家上门谈价格,也是收效甚微,毕竟人家也要赚钱,而且也不是人家故意压低价格,市场价就是如此。

夏秋莲若想提高利润,除非她能绕开中间商,自己开一间专门卖衣服的商场去打开销路,不然只有接受现如今的市场价。

这条路目前来说显然走不通,不过她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那就是降低成本。

夏秋莲一口气买下了生产队剩下的七间瓦房,又新进了一批纺织机器和棉花,打算自己生产布料。

这一举动可谓十分大胆,要知道拿着布料做衣服简单,纺织布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光是从棉花到纱线,就要经历多道工序,更别说从纱线一步步织成布匹再到印染了。

这些工序不管对于夏秋莲还是文化学历都不高的女工们来说,都是一件挺有难度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村里人明里暗里的都劝着夏秋莲不要办纺织厂,他们觉得这难度可大,大家都学不会,也没人愿意学。

而且夏秋莲的厂子是私人的又不是国营的,也没个保障,万一哪天倒闭了怎么办?那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不都浪费了吗?

夏秋莲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