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就是内部斗争导致外敌入侵,而关键人物朱祁镇和王振在关键时刻没有做出正确选择。
总结起来就是朱祁镇自我膨胀,仓促应战,没有充分了解对手,指挥失误。
只是,朱祁钰有一点搞不明白,朱祁镇出征之后怎么像是被王振控制了一般,一路上的决定都是王振说了算。
朱祁钰猜测应该是因为爱。
宣德五年,此时的朱祁镇才三岁,正是需要父爱的时候,但他的父亲朱瞻基是皇帝,更多的时候是在处理国家大事,那么陪伴他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
而王振的出现刚好承担起了朱祁镇所需要的“父亲”这一角色。
宣德五年到正统十四年,在长达近二十年的陪伴中。
这种主仆之间的隐性“父子”情谊是难以言表的。
由此,朱祁镇对王振信任有加,恩宠无度。
事实上,王振之所以能在正统朝成为权阉,完全是因为他从永乐朝开始,连续伺候了大明朝三代东宫太子。
从朱高炽、到朱瞻基、再到朱祁镇,而且三代东宫太子都顺利地登上了皇位。
从而和人家祖孙三代都建立了深厚的主仆情谊,给了他接触并能够抓住明朝权力中枢的机遇。
王振成功实现了名留青史的愿望。
明朝的太监,提到郑和,世人的评价是比大有作为,名垂青史。
提到魏忠贤,世人的评价是残害忠良,贪污腐败的 九千岁。
提到王振,世人的评价是自明朝建立以来,第一位参与政治,把持朝局,祸害忠良的阉贼。
他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也是明朝最牛的太监,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权的先河。
王振坏了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来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规矩。
还成功让他的主子朱祁镇成了战神,成了瓦剌留学生。
土木堡之变造成了大明王朝的政治断层。
朱棣留下的大明王朝精锐部队全军覆灭,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被消灭殆尽。
土木堡的惨败摧毁了明朝的中央军的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使得大明政治中再没有可以制衡文官集团的政治力量。
皇帝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依靠宦官集团,间接导致明朝后期出现宦官,文臣轮流掌权的局面。
从战略上来看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王朝被迫改变自己的战略方针,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造成明朝皇帝非正常更换,影响了朝局稳定。
朱祁钰庆幸自己早早的离开了京城,否则就要拖着病躯与于谦一道守卫京师了。
按照王直所说,京城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年内不用为粮食担心,京师的安全不用担心。
京城那么多人,只要齐心协力,也先不可能攻破城门。
相比历史,于谦守卫京城会更加从容。
接下来,朱祁钰要做的就是把襄王朱瞻墡推上台,让他与孙太后先斗起来。
至于朱祁镇,朱祁钰希望他在瓦剌多留学几年。
也先不是想娶公主吗?让他妹妹娶朱祁镇也可以啊。
他妹妹与朱祁镇是必然要走到一起的,不然朱祁镇不可能逃过跳牵羊舞。
大明可以把朱祁镇嫁给也先的妹妹,这样或许就不用尊他为太上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