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基因突变是无序而混乱的,变异出良性性状的概率就和单抽出ssr有一拼了,一个优良的性状往往是需要漫长的累代来演化出的。
而这种目的性如此明确,且结果无比复杂的变异,林易并不认为是能自然产生的。
其更像是被定向编辑过的产物,就像利用母巢的基因编辑能力对羽翅鲎的基因序列做的那样。
但,在这个时代,没有母巢的情况下,一只野生羽翅鲎的基因序列又是被如何进行编辑的?思来想去,林易只想到了一种可能。
……
后世研究表明,4.66亿年前的中奥陶纪达瑞威尔期,一颗直径150km左右的小行星与另一颗小行星发生碰撞并裂解,将大量细小的碎片抛向地球,史称中奥陶纪流星事件。
正是在这次事件后,继寒武纪大爆发后的地球生命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物种演化事件奥陶纪大辐射开始了。
如果将漫长的生物演化史比作一棵大树,那寒武纪大爆发让树有了枝干,而奥陶纪大辐射则为这棵大树光秃的枝干填充了细枝与树叶。科或属层级的分类单元开始大规模辐射演化。
而后世研究给出的解释是,中奥陶纪流星事件将宇宙中的部分营养物质带入地球,同时扬起的尘埃让温度带开始划分,极大程度的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
但进化程度远超时代的母巢与巢群出现,就不得不让林易重新审视这次事件。
母巢这种存在并非目前地球生物的进化程度所能达到的,而偏偏在不久当然是相对于漫长的地质时代来说之前,发生了一次大量天体碎片坠入地球大气层的事件,并同时引发了地球生物的一次大规模进化,让他不由得联想。
珊瑚礁间,兵虿的发达复眼向上看去,目光仿佛要穿透层层水波,再透过大气层,直看向九天之上。
如果使羽翅鲎基因发生定向突变,并获得蛹化母巢能力的未知事物真的来自那颗因撞击解体的小行星,那么它分散坠落在地球大气层内后,就必然不止影响了那一只羽翅鲎。
角石作为奥陶纪最为优势与多样化的物种,有个体接触到从天而降的未知事物,并化身母巢,再创造出一个以角石类为主体物种的巢群,也是理所应当。
……
思索间,外围,两只直螺角石从漏斗中喷出水流,庞大的身躯凑近珊瑚礁边缘,狭长的眼瞳透过外围的珊瑚礁缝隙看向母巢与其侧游动的兵虿,硕大的眼球与兵虿脱胎于羽翅鲎的复眼相对,仿佛深渊中的巨大海怪透过沉船的舷窗,打量着惊慌的猎物。
同时,更多的幼体直螺角石也随凑上前来,游动着穿过礁石间的缝隙,向着兵虿与母巢试探性的游来。
如果这些直螺角石真的是另一个巢群下的个体,那么这些幼体大概率也并非毫无战斗力。
面对对方可能的试探,林易控制兵虿张大镰肢,丛生的刃刺随着镰肢的展开亮出,直杀向游来的直螺角石幼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