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大秦男儿,勿忘东出!
看到这里的时候。
网友们愣住了。
这特么。
不带这么玩的吧?
秦国好不容易才攒下这么点家底。
你特么的魏惠王你几个意思啊?
这就带着小弟来群殴是吧?
一点都不讲武德!
“坏了。”
“先前我看着魏惠王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找人说和的时候。”
“我就意识到有点不对。”
“这孙子还真没憋什么好招呢!”
有些网友纯纯是气不过。
因为苏晨选的阵营是秦国。
所以大家多半都带入了秦国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副本。
然而。
某些魏姓的网友就不服了。
“你他么的,说谁孙子呢?魏惠王在怎么不行,那也是咱魏家老祖宗,你找死是吧?”
“不服你报个地址,咱两碰碰?”
这么一说。
众人乐了。
是这么个道理。
现在他们看到的这些直播内容。
都是真实历史发生过的事情。
不管在怎么有意见。
这镜头里的人物,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龙国人的老祖宗。
确实不该骂。
但也有些网友解释道。
“不是?他骂魏惠王,你个姓魏的急个锤子!”
“人魏是氏的意思好么?”
“魏惠王,姬姓魏氏,准确的说,人家应该是姓姬!”
也亏得是苏晨看不到这场闹剧。
否则定然会哑然失笑。
其实要真的追究起来。
人家姓魏的急也正常。
因为现如今的魏惠王等等诸侯,虽然是姬姓。
但后面被秦国亡国后。
魏国流亡在外的皇室子孙,便以国为姓。
就是为了不忘亡国之耻。
所以说。
魏惠王是魏姓的老祖宗,也不是没有可能。
.................................................
网友们着急。
苏晨又不着急。
知晓历史的他。
自然清楚。
魏惠王虽然联合了一堆小国家准备攻打秦国。
但这事最后成不了。
毕竟商鞅这个狠人还没出手呢!
公元前344年。
得知魏惠王准备联合泗十二诸侯,一同伐秦。
秦孝公很担心,他下令加强防守。
然而。
商鞅在分析了形势后,认为““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尊魏为王!”
意思就是明面秦国向魏国示好,做出以魏国为尊的态度,劝魏惠王别惦记着秦国这一亩三分地,要以整个天下为野心。
换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捧杀!
秦孝公一听。
觉得有戏,便派遣商鞅去魏国进行游说。
就这样,商鞅二话不说就跑到了魏国,面见魏惠王,劝说他。
“从十二诸侯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东伐齐,则赵必从矣,西取秦,南伐楚,则韩必从矣。大王有伐齐、楚之心,而从天下之志,则王业见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
意思就是,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十二个小国外。
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
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
商鞅还建议魏惠王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
谁能想到。
魏惠王是个好忽悠的。
还真听了商鞅的话。
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
制作丹衣、旌建九斿、七星之旗。
并召集各小国参加逢泽会盟,秦公子少官和赵肃侯也应邀参加,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周天子。
这丹衣呢,就是红袍。
古代的统治者是遵从五行一说的,而周朝将国德定位火德,所以周天子的帝王服饰主色调为红色。
而旌建九斿,‘九斿’亦作“九旒”,古代旌旗的九条丝织垂饰。
《礼记·乐记》记载:“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
反正意思和后面的七星之旗差不多。
都是只有周天子这个级别才够资格用的玩意。
魏惠王俨然摆出一幅天子的场面来。
本来,在君主制度下,王是最高的等级称号。
如今由于魏惠王一句“功大而令行于天下”,他直接就自称为王了。
要不怎么说魏惠王是个屌人呢!
七国诸侯。
谁都不敢干的事情。
他听了商鞅几句话后,直接就飘了,第一个站出来称王!
直接就成了众矢之的。
这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国的愤怒,诸侯纷纷倒向齐国。
然后就是马陵之战。
魏惠王称王就称王吧,还一点都不安分,刚刚结束会盟。
第一件事就是派兵攻打韩国,齐威王根据田忌的建议,表示会来救援韩国,但又不马发兵。
等魏韩打的精疲力尽,这才命田忌、田朌为将,孙膑为军师,起兵伐魏救韩。
而魏惠王也不怂你,派太子申、庞涓为将,带了十万大军前来迎战。
而孙膑这个兵法大家则是采用“减灶诱敌”的计策,逐日减少营地军灶数目。
三天内从十万灶减到五万灶。
再减到二万灶,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敌人。
魏军果然中计,只以少数精锐轻装部队兼程追赶,一直到了马陵。
而这时正好天黑,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多阻隘。
魏军正好进入齐国伏兵的包围圈。
顿时“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结果魏军主力被全歼,太子申被俘,庞涓自杀。
这是魏国从未有过的惨败。
而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正是因为魏国在马陵之战的失败。
让商鞅看到了机会,他趁机劝说秦孝公:“魏国与秦国之间,就是心腹大患的关系。
不是他侵吞咱们,就是咱们侵吞他们。
绝无转圜的可能。
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占据崤山以东,与秦国以黄河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