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不是学法律吗,怎么研究小玩意儿了?”何老用何娟给他的打火机点燃烟。
“他想帮国家挣外汇。”
“挣外汇,靠它?”
“是的爷爷,靠它,不过现在它有弊端,国内设备没办法实现改良后量产。”
“需要从国外进口零部件?”何老一语中的。
“可以吗?”何娟渴求的眼神看着爷爷。
“国家外汇储备紧张,正在想办法创汇,通过关系帮他进口材料不现实,我也不能这样做。况且它能卖出去?”东西不太好用,何老没有信心,再说如果实验成功量产后火柴厂怎么办,那么多工人,养活了那么多家庭?
“我和他讨论过,国外打火机市场属于中高端市场,这种低端打火机技术含量低,主要成本是人工,人工恰好是国外发达国家成本最高的地方。”
“呵呵,理是这个理,这样吧我找人问问,你讲的不算。”何老最终还是同意帮忙过问一下,不管怎么说人家的心总是好的。
何老雷厉风行用书房电话拨了出去。
“老方,来家里吃饭。”
傍晚,商务部部长方敏应邀来何家吃饭。
书房里,何老把桌上的打火机递给方敏,“情况呢就是这样,没去办公室请你来家里,主要是我对这玩意儿没多大信心。”
方敏抚摸着打磨的不是很光滑的打火机,摁了几下,运气不错,打燃了,“老何,琢磨出这种打火机想法不错。为什么要定制零部件?第一,外壳粗糙,使用塑料材质会比较好,第二,点火成功率不高,需要高精度零部件。现在工业薄弱,塑料加工和高精度零部件在国内无法实现。量产只有两个处理方法,要嘛国外定制,要嘛买设备回来自己做。”
“你的意思是?”
“可以尝试,何娟分析的不错。国外制造成本肯定高于国内,具备输出条件。我建议不用定制,直接购买设备回来,形成产业链,同时可以促进产业转型。我联系裘主任,再问问他的看法。”
“你们研究研究,有消息我让何娟刘一鸣来部里找你。”
正月十二,何娟扶着刘一鸣来到何老书房。
“身体恢复的怎么样?事情谈好了?”
“身体恢复的挺好,这两天就出院。事情基本上落实了,谢谢何老。”
“什么何老,以后跟着何娟叫爷爷。说说具体情况。”
“方部长和国资裘主任商讨决定,京城火柴厂划两个车间做打火机生产试点。设备大约7月份左右到位,准备工作由国资主导,后期由我成立公司介入。”
“介入,怎么介入?”
“国资裘主任提出一个概念,合资。火柴厂占一定比例,我占一定比例。比例分配方案今天没有细说。”
“你怎么考虑的?”何老问道。
“国家的东西,我不愿意占便宜。国外销售创汇我不要,国内销售利润我要六成。”
“嗯,国家现在困难,主动放弃创汇收入我支持,但是国内市场前景不乐观啊。”
点到为止,何老和何娟一致认为刘一鸣讲气节,有立场,他们不知道刘一鸣兴奋的头皮发麻,前期创汇收益大于国内市场,两年后,经济复苏,巨大的消费力会让他一飞冲天。
黄强他们又送来几个打火机,刘一鸣把样品送到方敏办公室,打火机的事情交给陈国治,让他负责前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