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本人对于后世的看法则是非常不满,“这是谁造的谣?朕怎么可能说出这般话,两位爱妃的封号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后宫里被提到的舒妃和愉妃则是面色淡然的看着天幕,表面淡定,实则内心疯狂吐槽着。
“虽然皇上确实文采没有先帝好,可是也没有那么差,怎么本宫的封号怎么就跟笑话似的。只希望皇上不要迁怒了自己啊。自己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呢。”
扶苏对于这个皇帝起名的随意也是见识到了,不过也没有下结论,毕竟自己不能因为这一个方面就去断定此人的不足。
父子之间终究也是有区别的,就像自己也不及父皇那般杀伐果断,一句子不类父也是难以说出口。
胡亥对此笑笑继续玩闹,不管父皇如何雄才伟略,如今自己才是皇帝,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了,只要好好享受就好了,其他交给赵高处理自己也放心,香喷喷的美人多好啊。
李治对于乾隆帝很是惊讶,自己是父皇教养出来,虽说不是才高八斗,但是引经论典也是信口拈来的。
只觉得这个乾隆帝到底是异族之人,对中原文化的了解浮于表面。
宋朝别的不多,就是士大夫多,对于一个人才华的看重位于几大王朝之首,哪怕不细说,也能知道这些伟人心里有多瞧不上了。
明朝朱元璋觉得这后世经过教导的皇帝吗?还不如自己这个贫苦出身、半路学习的人说的话更有文采呢。
想想自己曾经做的诗:
天为帐篷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和太子炫耀着自己的诗文,心里美滋滋的。
朱棣对于这个取代了大明的清朝很是反感,如今有机会自然是要狠狠的贬低了。
不过一个取名,朱棣愣是做到了浑身上下、从里到外讽刺了个遍,开局一张嘴,过程全靠编。
太子、汉王等人嗯嗯啊啊的附和着,总得先让父皇把气消了。
(乾隆: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就封为光妃吧,要是不喜欢,烂妃也行,哈哈哈!)
就连百姓都在讨论,“这两个名字确实没有熹妃好。”
“不过这人不是没啥文化嘛,那就选光妃吧,烂妃寓意不好。”
“干嘛不叫明妃呢?”
“这你得问皇帝是怎么想得呢?”
百姓们说说笑笑的,又不是本朝的皇帝,说笑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冒犯的。
(乾隆后宫有一个容贵人,你猜别人容不容得下。)
后宫的容贵人也有些不安,希望陛下不要因为天幕迁怒自己啊,自己平时与人为善,与后宫姐妹相处还是挺不错啊。
(强烈建议乾隆不要自己起名,还是让内务府来拟封号吧。)
内务府总管有些为难了,以后内务府拟的封号还是交给手下人去送吧,免得皇上不开心,自己跟着倒霉了。
到底是多年皇帝,乾隆没有生气很久,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了。
以后后宫妃子的封号如何来的,朕一定要详细记录,一定要自己赐封号,并说明引自哪处,免得被后世人这般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