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闫富贵急忙说道:“今天院里出了件大事儿,天大的事儿,老易带了个孩子回来。”
陈生一下子愣住了,问道:“孩子?谁的孩子?”
“当然是老易领养的孩子啦!”
闫富贵说这话时,语气中仍带着几分震惊,似乎还没从这件事的影响中完全恢复过来。
陈生心里有些困惑,这难道就是自己到来后引发的连锁反应吗?
“这孩子是从哪里来的?”陈生继续询问。
“听说这是易中海老家的侄子,他们家养不起了,所以决定过继给易。”
闫富贵似乎对这类消息非常灵通,陈生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得知的。
“孩子多大了?”陈生感到好奇,竟然就这样突然领养了一个孩子,难道是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三四岁了,我看他对孩子挺心的,下午还带他去洗澡,买了新衣服。
孩子领回来的时候我看到了,看起来和城里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实际,很多人对这个时代存在误解,后世流传着许多谣言。
比如,有人说三年困难时期有三千万人死亡,这听起来就不真实。
如果这是真的,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到处都是饿死的人,野狗成群,四处逃难的难民,家破人亡,一片凄凉。
然而,从未听说过家里的老人见过这样的景象,他们都说那时候虽然有些困难,但还能吃得饭。
那时候是农村的公社时代,如果有人死亡,那就会是一大片,那可是会惊动级的大事。
但要说完全没有死亡,那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陈生也感到疑惑。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男孩子六七岁,基本已经开始帮忙干农活了,所以很少有人会在这个年龄决定把孩子送人,尤其是男孩,辛苦两年就能养大,因为那时候都是将就着过,两年后就能成为一个劳动力。
陈生在门口和闫富贵聊了半天,但闫富贵也不清楚送孩子的人家的情况,只知道易把孩子领回来了。
回到屋里的陈生,心想,这时候院子里的人应该都有自己的心事了吧。
最不高兴的应该是贾家,因为自从贾东旭班后,贾家一直受到易中海的扶持,从工作到生活,贾家不知道受到了易中海多大的关照。
第二个难过的应该是聋老太太,自从次陈生发现她心脏不好后,她一直在吃药,所以易中海对聋老太太的照顾也减少了不少,现在又养了一个孩子,估计聋老太太会被忽略了吧。
最复杂的情绪应该是傻柱,虽然易中海一直都在算计,但他对傻柱也还算不错,尤其是一大妈。
自从易中海不再在院子里担任一大爷的角色后,傻柱也有所收敛,改为背后偷偷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