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田成,斗胆请皇上移驾!”
田成此言一出,谢钟石打了个激灵,如同一盆凉水浇在头上,转头再一看,大理寺大堂之上,几乎所有人都呆住了。王慎行僵在椅子上,不知道在想什么。赵公公茫然无措,传旨十余年来,大概他还从未碰到过这番情景。
卢载民跳了起来,指着田成骂道,
“大胆!田成你好大的胆子,皇上在南书房…”
话还没说完,田成便喝断了他,
“你卢载民算什么东西!微臣向皇上请旨,几时轮到你插嘴!”
田成头也不回,朝着赵黄门,再叩一拜,
“还望公公转达,微臣田成,斗胆请皇上移驾!”
赵黄门如梦初醒,一溜烟小跑着,赶忙回宫里覆旨。田成看着赵公公远去的背影,这才好整以暇的理了理官袍,将官帽戴正,站了起来,跟王慎行拱手道:
“打扰王大人判案了,请您继续吧。”
这还怎么继续?
本来已经差不多审完了该判了,以奸污论处,杀人不论,处流刑——这是之前早就商定的结果,在谢钟石看来已经算是网开一面了,有金娘这条命案真要钉死张若望也不是没有可能,何况据说为了卖宁慧生一个面子,可能给张若望流放到宣府而非岭南,那又回到了北地,将来再从军也不是难事。
三司、枢院、兵部甚至上京府、江湾卢氏都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
可田成不满意。
虽然他只是一个偏将军,不算小但也算不上大,但是张若望是他的部下,大人物们合起伙来把他的部下卖了,他不同意。他也表达出了他的不同意,在大理寺三司会审的大堂上,用这么惊世骇俗的方式,把一圈大人物都得罪了个遍。
如果异地而处,自己能做到吗,有这个胆子吗?谢钟石问自己。
大概没有,所以谢骑驴骂的也没错。
难题交给王慎行,判决肯定是不能判了,谁也不知道下一刻皇上会不会真的就走进大理寺。只要案子还在审理之中,便可以随机而动。
“王大人,依方某浅见,不如先等候皇上的旨意?”方仁是老成持重之言。
谢钟石也是这么想。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赵黄门来了,没有宣“皇上驾到”,意味着皇上并没有移驾。
谢钟石看到王慎行明显长舒了一口气。
然而,随后宣的这道旨意,让王慎行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传皇上口谕,田卿所言,朕已知晓,惟朕躬不适,不能远行。着东阁大臣、御史中丞谭公望,刑部尚书王慎行,大理寺少卿谢钟石秉公审理。长公主静缇,贤德聪慧,可代朕一观。三司诸卿,皆忠义士,当不至陷害忠良。”
皇上虽然没有移驾,却让长公主来听审——这就意味着会审的一切过程都将在皇上的视野中。另外,皇上钦点了御史台的谭公望参与此事,以他东阁大臣的身份,一旦参与必然是主导,王慎行的屁股可要挪挪窝了。
果然,赵公公宣旨后长公主便走进了大理寺大堂,与她一起来的还有羽林卫副统领陆承渊。诸位大人见过礼之后,长公主和陆承渊便坐在一旁听审,谢钟石当然注意到他们和田成之间的相互示意——田成也算是羽林卫出身,朝堂上如今谁人不知“桂花党”的名号。
过了片刻,东阁大臣、御史中丞谭公望也走进大理寺,他应该也是刚刚接到旨意。这位名满天下的台阁重臣的到来,给整个大理寺的空气中更添上一股凝重的味道。
谭公望是寒门出身,也是景煜朝初拔擢寒门时期得中的进士,一直以来都在兰台任职,二十余载不知道参倒了多少六部九卿的大人物。尤为人称道的是,他可算是前东阁大臣、礼部尚书张太卿的门生,但在张太卿最盛时他曾经弹章弹劾张太卿权柄太重;而后来张太卿倒台、被六姓七家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他又上疏极力为张太卿辩解,“只唯事,不唯人,谭公可称矣”。
侍御史方仁第一个站起来见礼,随后连同长公主在内,也要对这位中丞大人表示礼敬。王慎行坐到了一侧,请谭公望坐在了中间。
谭公望之前并不了解这个案子——如果不是有皇上的旨意,一个龙胆营校尉用不得东阁大臣出面。王慎行简单将案子之前审理的情况说了几句,谭公则飞快的翻看着案卷。
“上京府的仵作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