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 修炼必知:得命颠倒至,得性见金丹,大道不远在目前(1 / 2)我亲身经历和听到的灵异事首页

修炼必知:得命颠倒至,得性见金丹,大道不远在目前!

《参同契》云:“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胥”。天仙大丹之修持法诀,须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阴阳即乾坤二卦,必使阴阳相互感应与交合才能结丹,具体到人身,就是以两孔穴阴阳相互呼应之法炼养神气。

如以人体为阴,卦在坤宫,则身外虚空玄关一窍为阳,卦在乾宫,二者正合“以无制有”之丹诀。如以人体头部元神所居内院为阳,卦在乾宫(泥丸宫),则人身腹部乃真气发生之所(又称牝府),卦为坤宫(黄庭宫),二者正有“上下冲和”之妙用。

头部亦有两孔穴,为丹家千圣不传之秘。其一在两目连线的正中间,与鼻准到印堂的连线横竖相交,丹家称之为“十字街头”,又名祖窍穴。丹家每言“万两黄金买不到,十字街头送与人”,就是此窍的秘语。

有的丹家秘传一穴在祖窍稍上的两眉连线中间的眉心,称为天目穴,有“大道不远在目前”之秘语相传。天目穴的作用,在于激发光感,以聚光止念。盖人脑中之松果体本为“第三只眼”,有感光功能,外通两眉间之天目,乃神光激发之所。

人之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双眉间之天目为日月合璧之处。头部双目间之祖窍穴,又名山根,乃人脑之性户,是引罡秘法之要穴,亦为神光归根之地。

此段功法,入坐后以“身要直,体要松;息要微,意要轻;齿轻叩,津频咽;缄舌气,凝耳韵”为入手要领,先将双目向鼻端下视,以鼻准调整目光之强弱,使垂帘得中,遂即放下,聚光天目穴。

先以内视神光向颠顶(囟门、又称百会穴)一注,感应红黄星点若雨洒下,即以双目、天目存如梵天“伊”字(∴),微以意运如磨镜然,则两目神光自会于眉心天目穴,光耀如日闪烁于眼前,复由天目返照山根性户,然后于此处(祖窍)凝聚神光,由此上通下达无不如意,此乃天仙丹法的回光功夫。

其二头部的另一孔穴在鼻下悬空的径寸之地,丹家谓之“悬胎鼎”,又名“虚无窟子”、“虚无窍”,乃鼻下呼吸出入之根。

北宋邵康节道士诗云:“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树之根在地下,人乃无根之树,其根在头上,头为天,足为地,则天根为颠顶百会穴,月窟为海底会阴穴,这也是丹道的两孔穴交感之法。

然而根必扎在地里,月必悬于天上,这是因为人之九窍中双耳、双目、双鼻孔恰成坤卦在上部,故谓之扎根于地(坤),号曰“天根”;口、肛门为单数,恰成乾卦,在下部,故谓之悬月于天(乾),号曰“月窟”。

这样,鼻下方寸之地的虚无窍恰在乾坤二卦之间,又为色身与法身之交界处,医家名为“人中穴”,亦称此穴在天地之间正中的人位。

“自心”二字合为“息”,自心头即鼻下呼吸起头处的“虚无窟子”,“灵山塔”即鼻准,灵山塔下即鼻孔下虚空方寸之地,足见此诗即鼻下虚无窍之秘语。莫认真诗云:“平生姿韵爱风流,凡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原在鼻尖头”。

此段功法,即是将前在山根处所聚神光,移至鼻下虚无窍,与鼻息融为一体,在鼻下径寸之地的“虚无窟子”光气合一,心息相依,渐入虚空大定,消尽心魔群阴,元神光明无垢,则为“得汞”。

先师知非子《仙道漫谭》有云:“于鼻外径寸之色法两身交界点中安神调息,有息则在鼻外虚空中相依,无息则在鼻外虚空中入定,以此功始,即以此功圆”。先师誉之为“西派别传超等天元丹法”。

我为接引后学,曾提出“得汞定律”:“修道者依法诀在鼻孔下悬空方寸之地的虚无窍心息相依,使神气在一定火候下发生光合作用,久之神凝气定而先天元神呈现,即为得汞”。这个定律断定意念和呼吸按法诀相互作用可由后天转为先天,仅是借假修真的方便说法。得汞实为“离宫修定”之功,心死方能神活,神活即为“得汞”。

我个人修持则参照藏密《椎击三要诀》以求先见性,足见得汞之法非止一途,读者不可将活法拘为死诀。

其次再讲“得铅阳自团”一句,铅属坎,为水,乃身中阳气,又称金液、白虎脂,即人之元气,写作“炁”。元气为先天之气,呼吸气为后天之气,当后天呼吸转为胎息(内呼吸),先天炁在丹田(肚脐)凝结成团,沉甸甸的像“铅”,便是得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