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公众号修行圈
每天“投资”两个小时的打坐,有上千年之久的功效。
因为当你打坐进入永恒时,时间停止了。这不只是两个小时,而是百千万亿年的进化和发展。
你进入了不同的时空,就是这样子,你重新充电之后,回来就跟新的一样,所以,你不需要轮回到下一个人生,才能让自己更新或者还回自己的本来面目。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目的就是要来再学习认识自己,就是这样子而已。假如我们这辈子不做,我们就得下辈子再做,或者下辈子等等所以,假如我们现在有时间,每天打坐两个小时,其效用有上百万年之久。
你们每次两个小时的投资,不要认为它只是两个小时,也不要认为它太多了;
你投入的每一分钟,就代表了一个辈子,因为在永恒里面,没有什么两个小时,或是什么一分钟的,它是永恒的。
我们在算时间,只是因为当我们被困在时间里面时,我们知道这是时间,一旦我们出了时间,那就没有时间的存在了。所以,打坐的时间是非常的宝贵的,那是把你们百千万年的进化给压缩在一起,就好像是计算机的浓缩芯片,像这样一小薄片,包含有上千笔甚至百万笔的信息。
这跟大小无关,这不是时间,不是我们所习惯的数字。打坐时,是完全不同的时空,所以你越进入这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空间,对你就越好。
你越能认识自己,你就越自由。重阳祖师论打坐凡打坐者,非形体端然,瞑目合眼,谓之打坐,此假打坐也。
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中,心似泰山,不摇不动,把断四门,眼耳鼻舌口,不令内入外出者,此名为真打坐也。
能如此者,虽身处尘世,名已列于仙宫。不须远参,便是肉身。圣贤三年行满,脱壳登仙,一粒丹成,神入八极矣。
论降心:凡降心之道,若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
若随境生心,颠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败坏道德,损失生命,不可纵也。行住坐卧,常勤降心,闻见觉知,此为病矣。
论炼性:理性如调琴弦,紧则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则琴可矣。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可矣。调练真性者,体此二法,论超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也。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即超色界;心不着空,即超天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玉清之境矣。
有诗云:弃了,惺惺学得痴,到无为处无不为。眼前世事只如此,耳畔风雷过不知。两脚任从行处去,一灵常与气相随。有时四大醺醺醉,借问青天我是谁?
“打坐”又称盘坐 、静坐,它是道家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盘坐又分自然盘、单盘和双盘,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
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古人极为推崇。
早在两宋金元时期,晁公武收进的《郡斋读书志》丛书中就有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所写的《坐忘论》一卷,司马承祯曰:” 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黄庭经》中云:”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体自安,体虚无物身自闭,寂寞旷然口无言。“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讲:”夫修炼了身,饮食有则禁口独坐,口唇相沾,牙齿相对,眼不观邪色,耳不听淫声。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莫起一念,万事俱忘。”
在打坐中由于思想和身体各部位都已放松,所以极易入静,《玄珠心镜注》云:”人能空虚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
《道德经》曰:”塞其兑,闭其门。”"致虚极,守静笃”。”虚其心,实其腹。”等都是指入静及打坐的要领,而入静则是打坐的基础和精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司马承祯说:”夫定者,出俗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
王重阳在《立教十五论》中也讲:”凡打坐者,须要十二时辰,往往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云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
《太平经》说:”求道之法,静为基先,心神已明,与道为一。”
在打坐中我们不但要求静,而更主要的还需求忘,道家中的许多圣贤、真人就是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使自我与整个自然合二为一,从而领悟到宇宙大道及人生真谛。
《道枢》曰:”虚无恍惚者道之根也,生我于虚,置我于也,故生我者神也,死我者心也。”
《太上虚皇天尊》云:”虚无自然,道所从出,真一不二,体性湛然。”《内养真诠》言:”道家宗旨,以空洞无涯为元窍,以知而不守为法则,以一念不起为功夫。”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讲:”道者无为清净,空寂湛然也。”那么,在打坐中什么是虚无和坐忘呢?《无上秘要》曰:”遗形忘体,泊然若无,谓之虚。”
《庄子·大宗师 》云:”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五厨经气法注》说:”修性离志,则内外俱寂,无起住心,亦无空心。坐忘行忘,次来次灭。”
《庄子·天地》篇曰:”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在我们的修炼中,不论内功、外功与打坐都很重视上虚下实,如果是上实下虚则成为头重脚轻的病态。
所谓上虚,是指脐以上的上元轻虚,所谓下实则是指脐以下的下元充实。而练功时姿势的重心只有放在脐下,才能使身体稳如泰山、舒适自然。
《玄珠心镜注》云:”夫守一之人,凝思冥冥然,胎息绵绵然。一定凝神不动,又名身心泰定,即神之久留,是神不出身。神不出身,可与天道同久,可以守神长存也。”
另外古人打坐也很注重时间,因人是自然之子,我们的气血运行根据“天人合一”理论与宇宙中的运动息息相关,故《性命圭旨》曰:”人若知此天人合发之机,遂于中夜静坐,凝神聚气,收视返听,闭塞其兑,筑固灵株 ,一念不生,万缘顿息”。
在我们打坐时首先要求做到:头平正、身正直、口齿微闭、舌舔上颚、双目垂帘微闭、气沉丹田、全身放松。
明代高攀龙所着《静坐说》云:”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所以我们说打坐时的姿势是很重要的。
打坐时我们还必须做到”无为”,《洞古经》曰:”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云寂。不动则气泯,气泯则万物无生。”《太清中黄真经》云:”专修静定, 身如玉。”
另外打坐时还需内观,《云笈七签》中说:”慧心内照,名曰内观。”这就是说打坐还需澄其心止,求存其神,内视己身。
在我们练功时因坐姿稳固舒适,所以还极易打开”会阴”。”会阴”穴又称铁门,是万箭不入之地,松此穴可牵动全身,有利于血脉流通、气息运行、启动真气而又不外散。
故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寿之功效。《道枢》云:”坐忘者长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炼形,形清则合于气;合道火炼气,气清则合于神。
体与道冥,其谓之得道者矣。”《道枢》卷三又云:”学道以清静为宗,内观为本者也,于是深根固蒂,使纯气坚守,神不外驰,至于坎离交际而大药可成矣。”
据有关资料介绍,87岁的郭沫若和活了101岁的少帅张学良在年轻时都常习打坐,故而长寿。
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命终时85岁,他年轻时修道学禅也常习打坐,所以直至晚年身体都十分健壮并头脑灵活。
《史记》中说:“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太平经合校》曰:“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佑之。故天地立身以靖,守以神,兴以道。”
《中经》云:“静者寿,躁者夭。”
《坐忘论》讲:“静定日久,病消命复。”
《金莲仙史》言“静久则气益生 。”
《太平经钞》也说:”静以生光明,光明所以候神也,能通神明,有以道为邻,且得长生久存。”
我国传统的打坐养生功法实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 。
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以上这段精辟的论述,实则就是在打坐中的真实感受和长生之道。
打坐不但可增长功力及养生疗疾,另外还可以开悟增智、顿悟宇宙人生大道。《易?系辞》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司马承祯说:”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动则生昏。”
道家有云:”大道全凭静中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早年受佛道的影响很深,写了不少玄理禅趣的妙诗和令人难忘的绝句,而其中有不少篇章就是在打坐中悟出的。
白居易在《在家出家》一诗中写道:”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都不应 。”
李白在学道打坐后写道:”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却断出没。”另有”灭除错疑尽,领略人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朗司前后际,始如金仙妙……”
宋朝时期,文学家陆游、苏东坡、欧阳修也习修打坐,如陆游在《好事近词》中写有:”心如潭水静无风,一坐数千息,夜半忽惊奇事, 看鲸波暾日。”
应当说,以上几位唐、宋文豪能够写出如此众多惟妙惟肖的佳作,与他们静坐练功带来的灵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