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织网(1 / 2)鹿部落崛起首页

在绳子制作出来以后,制作网就相对简单多了。

几天后在获得了大量绳子之后,他让那些参与制作绳子的族人和他一起来制作渔网,他用绳子每隔5厘米宽捆扎一个结,然后制造出一个直径5厘米的网眼。

本来他想把网间的距离控制到2厘米,但是部落族人那惨不忍睹的制绳水平,让他不得不放弃。

族人们制作的绳子粗糙,松散,韧性不足。为了增加韧性,他只能将这些绳子再次搓一遍,并加倍变粗。

用这些粗大的榆树绳要编织成直径两厘米的绳网,简直是让一个大汉拿绣花针绣花,太折磨人了,他最终只得放弃。

经过2天加一个上午的了编织他终于做成了一个长5米宽3米的渔网。虽然网眼之间的距离不是很均衡但是总体来说还算是过关。

至于女族人们编织出来的渔网,那就有些让人不敢直视了。

虽然他们也在极力的模仿陆子龙,跟着陆子龙一步一步的来操作,虽然是女性,他们的手掌却比陆子龙还要粗糙。

另外她们也没有明确的长度的概念,对距离的掌握很差,造成网眼之间的距离有大有小,参差不齐。

看的陆子龙无奈的苦笑。其实编织网是一个很精细的活,除了灵巧的双手,需要有耐心。

陆子龙知道她们已经尽力了。他将族人们那些不合格的渔网尤其是较大的渔网中间,又用绳子补织了一下,让这些鱼网可以能够使用。

加上族人们制作的4张网,陆子龙得到了5张可以用的渔网。在大家制作绳和网的期间,他找来陆大石,让他们又去扒了很多的榆树皮,有了这些原料,部落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制作绳子了。

在制作好几张网后,陆子龙挑选出20几名搓绳子和织网水平较高的女族人,继续制作绳子和编织网。他自己将晾晒在洞口的柳条带入山洞,编织背篓。

制作背篓最好原材料应当是竹子,可是北方不太适宜竹子的生存,因此北方很少有竹制的背篓。

更多的是使用粗犷的箩筐。他先从背篓的底部编起,这叫打底,首先选出5根粗壮的柳条并列的放在一起,用另外5根柳条垂直放在这5个柳条上面,如此以并排的5根柳条为一组,再压上两组。

使得柳条组之间呈45度角,然后用细柳条,按照挑一压一方式编,横条穿过纵条,有次序地推进围绕在柳条组之间,慢慢的一个背篓的底部初见雏形。

打好底部,开始纵向编织背篓身部,仍以挑一压一的方式将柳条弯起向上,纵向继续添加柳条,进行为围匡。

并以此推进。从盘底到销口每织三五圈他都要用力地拉紧压实,不留一点缝隙。

如果按压不到位或用力不一致,编的背篓可能出现凸凸凹凹,直接影响背在背上的舒适感,也不耐用。

直到四面全部围起形成背篓的柱形,编织了近 50厘米后,就开始收口,然后把多余部分用匕首割掉,最后穿上两根粗大的榆皮绳,做成背带,背篓终于制作完成。

他背上背篓试了一下,还不错,背着还算舒服,然后他又根据族人的身体高度,将背带调整到了适合族人们的长度。一个背篓制作完成。

正好这时候有许多成年女性从外面采集食物回来,她们这次带回来的还是那些酸涩的小桃子,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根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