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阿大甚至趴到了木筏上,不敢动弹,惹的族人一片哄笑。不过2天后,族人们经过不断练习。总算是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敢撑动木筏,并在木筏上行走了。
于是陆子龙又制作了4条木筏,和大量的木筐,将木筐中装满矿石放到5只木筏上,然后大家也平均分配到5条木筏上,顺流而下,返回部落。几十里路,他们只用了3个多小时就回到了部落。
由于炼铁工艺相对复杂,原料主要由铁矿石、焦炭、石灰石三部分组成,因此回到部落后,陆子龙开始制造耐火砖,和炼制焦炭。
他先炼制焦炭,和木炭窑相似,将从黑石部落运回来的煤放入木炭窑中封闭,加热2天后就得到了焦炭。
有了焦炭后,由于手头材料有限,没有办法制造镁砖等现代通用的高等级耐火砖。
因此他只能因陋就简,制作一排粘土型耐火砖。
就是以硬质粘土为原料,预先煅烧成熟料,然后配以软质粘土,将两者混合,制作成宽20厘米,长30厘米厚5厘米的砖的形状,用石块砸实成砖形,然后放到温度在陶窑中,用焦炭加热烧成粘土砖。
然后他在小山坡上修建了2座高炉。一座炼铁,一座炼铜。在炼铁高炉旁又修建了一座单室炒钢炉。用来将生铁炼制成钢。
由于他对于钢铁的炼制也是粗通皮毛,只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解决问题,摸着石头过河了。
一个月后,他开始炼制第一炉的铜矿和铁矿,还好天随人愿,顺利的得到了几千年的生铁和近千斤的铜块。
他又用沙土制作模具,将生铁铸造了2个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的砧子,和10几把手锤,6把大锤,还有10条钢锯条,5把斧子。有了这些初步的工具,他开始利用生铁和炒出来的钢开始制造一些简易的工具。
他首先用将这些锯条在石上磨制锋利,装上手柄,制作出手锯。有了手锯后,那些原本只能被斧头简单劈开的粗大木头就能轻松的制作成木板,有了这些木板后,陆子龙又通过榫卯结构制作出风匣,这样一个简单的“铁匠炉”横空出世。
他在工坊区内,又新建了一座房间,屋子正中放个大火炉,用煤炭做燃料,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铁砧)上,他亲自掌主锤,陆大石、陆阿等人手握大锤进行锻打。
陆子龙将一块80厘米长,4厘米宽1厘米厚的钢条放入炉火中。陆阿二用力拉动风匣,在窜动的火苗中,铁条迅速变得通红。
陆子龙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将钢条从炉火中抽出,放到大铁墩上,右手的手锤击打在需要锻打的位置。
陆大石则按照手锤指示的位置,用大锤用力的再砸钢条上,在不断锻打的过程中,陆子龙不断翻动钢条。
这块方形的钢条随着不断的捶打形状慢慢发生变化。
待钢条温度变低,逐渐恢复了钢铁的颜色后,此时钢铁非常不易捶打,陆子龙将钢铁放入炉火中,继续加热。
循环往复,他手中的钢条,最终变成了一把长90厘米,一面开刃,刀身宽近6厘米,5毫米厚的厚背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