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的车架上装有一个大型的车轮,车轮的转动通过把手控制方向并推动车前进。在八九十年前的农村独轮车常被用来运输稻谷、麦子等农作物以及砖石、木材等建材。由于独轮车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所以它一直沿用到20世纪末。
第八种农具:风箱。
风箱是一种利用空气压缩原理来驱动的农具它由箱体、活塞、手柄等组成风箱的箱体上有一对可以开启的手柄将手柄上下摆动可以使活塞往复运动从而将空气压缩并输送到其他机械中在八九十年前的农村风箱常被用来为火炉或灶台提供空气帮助燃烧同时也可以带动一些简单的机械运转起来比如磨面机或榨油机等机械。小米云只见过的风箱的两种功能,就是崩米泡儿和打铁,米云家左边第二户有家铁匠,是村里唯一的的铁匠,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去玩,捡个弹簧啥的,自行车补胎和打气也要去铁匠铺。
第九种:风车是一种利用风力驱动的带有可调节的叶片或梯级横木的轮子所产生的能量,运转的机械装置。它通常用于分离谷物中的杂质和空壳,以便更好地储存和使用。小米云家的风车保存完好,至今还在使用,使用超过三十年了,米云亲自协同操作过无数次。,但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用的好。
第十种:链枷,农村土话都叫吊子。家里常用的一种农具,现在还在使用,主要用来打豌豆和黄豆,还有油菜和稻谷脱粒也可以用,小规模的脱粒可以用,就是费点时间和力气。
犁、耖、水车、耙、石磨........这些老农具,曾经都是农人们的好帮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用牛耕田基本上都是95年前的事了,95年后都有手扶拖拉机耕地机出现了,基本在农村和山区不适于机械操作的小块的田地了。
这些老物件,是古人们在刀耕火种的岁月里,用他们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发明创造、精心制作出来的。
曾经,它们光芒闪耀,在几千年的农业发展中立下不朽的功绩, 在这个劳动的时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老农具吧~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它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
犁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主要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犁主要有铧式犁、圆盘犁、旋转犁等类型。
犁是由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起来的,被称作“石犁”。
夏、商、西周,是中国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栽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创造,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经过历代发展,犁的结构和材质逐步优化,使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明清时期,耕犁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在犁地松土之后需要将土壤弄得更细致才能播种耕作,这个时候便会用到“耖”。
农家犁的木材,通常是杂木。杂木非常硬实,耐磨耐用,扬州一般用的是榆树”各地用的木材不同。犁有犁梢(人把着犁的地方)、犁刹垫、犁底、犁辕、犁铲、犁壁、木镵(安装犁铲的地方)、犁舵(方便牛掉头转弯的构件)、牛套(曲轭,架在牛脖子上的弯曲的木构件)等。
比较好的曲辕犁,犁梢、犁辕和牛套等构件,肯定都是天然形成的造型。
犁刹垫不是让犁和牛‘刹车’的,而是可以调整犁辕高度的构件。通过调整犁辕高度,可以调整牛翻耕的土壤深度,“比如有的地方黄泥土太板结了,翻耕太深,牛就会拉不动了,必须要翻耕浅一点。
家里除了犁,还有耙,犁是翻耕土壤的工具,而对水田来说,土壤翻耕后,还需要平整,这就离不开耙了。当然,在没有机器的时代,耙也主要靠牛拉。耙一般有2米多长,上面两侧各有13个耙齿,推平整田的时候,人站在上面(可一人也可两人)。这种木制的耙,是平整水田用的。还有一张铁耙要短小一些,平整旱地用。
自从90年代末期有机器耕田后,很多人家的犁头都当柴禾烧了。耕牛也有的卖掉了,但大部分农户都有保留犁耙等农具,偶尔小规模的耕种还能用下,集体养牛的农户也少了,农户进城打工,老弱妇孺看牛也不够人手,最主要是不用牛耕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