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能算金手指吧?”宋三耸了耸肩,苦笑道“这里人好像都是这样的。不过后世有的大量文章和理论,包括唐朝本该有的一大半诗人诗作,都没有在这里出现过,倒也算是半个金手指了。”之所以算半个,是因为这些都是他读过的书,并非凭空而来。
其实文人以下的文能量,只能保证背诵更快,一旦背过就不会忘记,而到了名士阶段,巨大数量的文能,才会让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只有记忆力吗?”宋三想了想,发现文能提升的只有记忆力,而不是全面的智力水平。
而智力水平这种综合性的东西,在这里也是天生的。在这里被叫做“才气”,一旦成为文生,就有资格在圣庙的才气衡前测量自己的才气。
才气的高低,是理解天地大道,提升文位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绝不是唯一条件。
实际上,当今的三位至圣,在过去他们自己生活的年代里,都显得不是那么聪明,甚至各自都有些笨拙的故事。
比如那位老圣,在给周王朝藏书馆看门的近六十年岁月里,几乎阅遍了藏书馆内所有的书。那时他已经年过七十。
这七十年来,他见过无数的人进进出出,也看过无数的人起起落落,可一直都很少说话。就连那位大名鼎鼎,二十出头已经是当世名士的孔子,意气风发的驾着八匹马拉的九宝龙车前来向他“问礼”时,他也只轻轻说了两个字“无礼。”这是在说孔子的乘坐的宝车,超过了他本身应该拥有的等级,也是在说,这天下本就没有什么“礼”。
那时候,他甚至仍然是个文生。直到,他辞去藏书馆的工作,骑着一头牛来到函谷关外的时候,那个叫尹喜的守将拦下他,刁难他要让他写一篇文章。
那是他这一生写的唯一五千个字,他掏出那把早已买下,却从未使用过的刻刀,在尹喜递过来的竹简上笨拙的、略显生疏的刻下那后来被称为《道德经》的五千个字的时候,那一卷竹简突然化作一道长虹,略过整片天空,然后文曲星竟落下金色的光芒,那光芒蕴含的能量,让老子立地封圣。
没错,老子是从文生直接封至圣。
而根据专门记录读书人历史的史书《文史》记载,老子后来测试的才气,不过三分。才气的测量共十斗,十分为一斗,这三分的才气,别说比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就是比起普通的文生,也算是极低的了。
可曹子建活着的时候不过大儒,后来穷极一生,自知封圣无望,退而求其次,以诗词之道成为英魂。曹家一门三英魂虽然也是美谈,可终究比不上只有三分才气的至圣老子。
宋三差不多把头脑中的记忆整理清楚,回头看了眼被随意丢在床上的被子,习惯性的走过去,拽着背角准备叠起来。却突然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道“相公!”他回头望去,见一个二十岁上下,有些黑瘦的女子把手里端着的碗,放在一旁的桌子上,飞快的跑过来,一把夺过他手里被子,一边叠一边道“相公,这怎么能是你干的活呢?”
看着面前黑黑瘦瘦,却身材高挑,容貌清秀的女子,宋三认出是自己的妻子刘菲儿,笑道“没事的,身子刚好,活动活动。”
菲儿叠好被子,推着宋三来到书桌旁,让他在那张缺了一条腿的椅子上坐下,把碗往前一推道“相公,咱们说好的,你只要负责读书,其他事情都让妾身来就好。快些吃饭吧,吃完了看会儿书,今年考试又快近了。”
宋三看着眼前碗里的半碗稀粥愣了愣,道“娘子可曾用过了?”
菲儿忽而一笑道“看相公说的,哪有妇人家晚上还用饭的?说出去让人笑话。相公快吃吧,吃好了趁着天没黑看会书,也好省些灯油。”
菲儿说完轻盈的一转身又出去忙活,宋三呆呆的看着她的背影,端起粥碗喝的干干净净,然后坐直身子,开始看书。
此时的他看似平静,心中却已经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考上文生。距离考试还有半个月光景,足够他把记忆中的东西融会贯通。
只要考上文生,他们家就不再是平民,而是最底层的贵族,他本人可以称士,并且每月朝廷会给十两银子的补助。有了这十两银子,足够他和菲儿每天三顿都吃肉了。
不只是文生,如果更进一步成为文人,贵族的封号就可传八代,叫做光耀门楣,更有百两俸银。如果成为名士更是可成一族,成为文豪就能开一宗,成为大儒就可立一派……
不用你勾心斗角,不用你曲意逢迎,只要读书,也唯有读书。
“多好的时代呀!”宋三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