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宜修的恨(1 / 2)变身攻略:苟在甄嬛传里当炮灰首页

自从陈旺福向华妃提出赈灾平账的办法后,后面几天一直不见动静。

就在她以为这个办法终归沦为纸上谈兵,被束之高阁时,没想到宫里突然传来动静,说是皇上听闻华妃打算在紫禁城外的德胜门赈济灾民,龙心大悦,准了华妃的请命,还让内务府要大力协助。

额.....内务府其实也没有多少银子了,所谓的大力协助,可能就是出点钱和人,至于更多的钱就只能精神支持了。

其实,这次旱灾规模和以往相比,并没有多大。之所以让中央头疼,就是国库没银子了。

本山大叔那句名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放在这里很贴切。

偌大一个中原王朝,国库居然没银子了,想想也挺丢人的。这个烂摊子主要是前任康熙给儿子留下来的。

雍正心里肯定诅咒那个混蛋老爹,传位是不情不愿的,好不容易坐上皇位,才发现朝廷这艘大船已是千疮百孔。

这场旱灾也促使这位新君决心要推行自己的新政,当然这是后话。

回到咱们故事的主角陈旺福这里来,她知道华妃这次赈灾主要是为了平之前的账,可不是为了救济那些难民。

指望这些封建统治者有自己的阶级觉悟,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赈灾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平账,可面子工程是要做足的,这些面子也是要花钱的,总不能让那些灾民喝水吧。

陈旺福在宫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宫里的物价要比外面的物价贵上5倍乃至10倍,因为宫里有严格的宫规规定宫女太监不得私自出宫,除了那些要出宫办差的太监。

宫里的宫女太监作为皇宫里的底层,自有一套生存法则,就是入宫久的欺负入宫新的,职位高的欺负职位低的,大的欺负小的。

那些掌管内务府的太监们自小都是没根的人,对钱财格外贪婪,加上上位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往往会将宫中所需的物资报上数倍的价格采购,中间的环节层层盘剥,收入自家囊中。

这些消息颂芝都不知道,还是陈旺福从小厦子那里得到的。

陈旺福当上华妃的贴身宫女后,也需要从别处获取消息来源,在其位、谋其政,她自认为自己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在她的有意搭讪下,成功和皇上身边的小厦子搭上关系。

小厦子为人不错,平时交往中透着干净爽利,没有别的太监里那种阴郁萎靡,加上人长得不错,跟陈旺福以前的一个哥们有些相似,陈旺福也乐得与小厦子联系。

至于苏培盛,虽在皇帝跟前更有分量,跟皇帝自小陪伴,可人家道行太深,陈旺福担心别消息没套到,反把自己栽进去了。

华妃想要赈灾平账,就需要减少这次的中间环节,赈灾粮食不能从内务府进,而是直接从粮店入手,这样就实际可以用远低于宫里几倍的银子买上大量粮食,维持住这次赈灾。

陈旺福觉得华妃有这个能力,原剧里华妃都能做买卖官位的生意,区区倒卖粮食应该不在话下。

景仁宫,“书法爱好者”皇后宜修依然在文渊阁练着字。皇后的生活很简单,要不就是佛堂里念念经、要不去书房里练练字,有时陪着皇帝的其他小老婆谈谈天。碰上些大型活动,跟着皇帝出去参加,似乎各个朝代的贤后都是如此做的。

书法,自古到今都是一项高雅的爱好。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文人骚客引以自豪的事情。

古有颜筋柳骨,民国时着名革命家于右任先生坚持每天练字,雷打不动,他被公认为书法大家。哪怕是现代,字写的好看的人也能让人另眼相看。

皇后宜修练字始于幼时,她出身于满洲贵族乌拉那拉氏,满清入关已近百年,尽管高层内部依然有意识地区分满汉之间的区别,保留满族内部共同意识。

但落后文化终究是战胜不了先进文化,满洲贵族一方面在对汉臣面前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自大,另一方面又在生活上处处效仿汉贵族的生活方式,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他们想快速地摆脱自己蛮族身份,将自己变为文明人。

所以,三代崛起的满清贵族家庭学习了嫡庶之分、族学、打楫行礼等。

嫡庶,在封建社会里,是大家族的传承方式。嫡子拥有家族的优先继承权,庶子要服从于嫡子的分配方式。这种关系衍变成家族的正妻所生的子女比偏房生的子女要贵重,能获得父辈的爵位、丰硕的家产和美好的姻缘。

皇后宜修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她就是庶出,所以她从小开始利用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去学习嫡出女儿才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