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临时工大多数是七八和七九年车辆厂按照分配计划全力生产自行车的时候招进来的,吴彪也是同一时间从蚌珠市自行车厂转过来,因此吴彪和这些临时工的关系更好一些。
当初进来的临时工有四五十人,有关系的在进来一两年就转为了正式工,还有些在车辆厂效益不好时已经离开,剩下的十几个人,不忍心舍弃这份工作。
郑庆仁想从临时工里招聘人,也说到了吴彪心坎里,当听到郑庆仁说出工资待遇不会比农机厂低时,心里稍微有些不信。
农机厂的正式工,每月工资能拿到四十块钱以上,而且粮肉油票也比其他工厂给的多。听说工资改制,年底还要涨一波工资。吴彪心里知道,新的车辆厂虽然在工商登记上是农机厂的下属企业,但在经营上和农机厂没有一点关系。
吴彪细想了一下,已经有了人选,说道:“有几个临时工技术不错,因为家在车辆厂附近,才一直坚守没有离开,如果可以继续留在车辆厂工作的话,应该很乐意。”
“还有几位准备退休的老工人,技术上也不差,比如刘胜利,就是那天孟厂长让他带你介绍车辆厂的老刘,也是建厂第一批员工,厂里上自行车时,带人半个月手工制作了第一批二十辆自行车。也可以返聘回来。”
郑庆仁记得那个老刘。当时孟厂长让老刘带自己了解车辆厂,还被老刘拒绝。
“临时工里面大多是年轻人,可以考虑留下,准备退休的人员里,除了你老吴,其他人我一个不留。”
郑庆仁拒绝了吴彪留下老工人的提议。即便这些人有些技术,农机厂都已经不要大龄工人,郑庆仁也不会要。
“除了这些临时工外,你也给我准备一份车辆厂之前生产自行车的员工名单。”郑庆仁计算着,前期十几个工人应该够用,一旦规模上来,肯定还得继续招人。
郑庆仁又在厂房里转了一遍。
厂房里除了废弃材料,就是一些设备搬离后留下的垃圾。空旷的地面,不怎么平坦。一圈过后,郑庆仁心里已经画出了厂房的平面图,计划着如何利用。
吴彪跟在郑庆仁的身边,也在打量着车辆厂的厂房。
这也是吴彪第一次仔细查看空着的车辆厂。
那些熟悉的机械设备和工位,都已不存在,不免一阵唏嘘。
“郑老板,如果你真接手了新的车辆厂,能不能也把方哥留下来。这个车辆厂的占地,解放前就是方哥家的,他从小就在这里玩耍长大,对这块地感情极深。而且他生产自行车技术也不差,忙的时候就在车间,厂里就没有保卫部门,闲的时候就充当保卫。”
吴彪犹豫了会,还是开口说道。
郑庆仁对方哥的印象很好。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老吴,你对未来的薪资有什么要求?”
郑庆仁想起来了,一直没有和吴彪谈待遇问题。
“郑老板,我对薪资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比之前的工资低就行。”四十多岁的吴彪在问到薪资待遇时,流露出腼腆的笑容。眼神里还有一丝期待。
这是一个社恐啊。
郑庆仁心里想到,继续问:“你之前在车辆厂工资多少?”
“我之前在蚌珠自行车厂是三级工,来到平和县车辆厂提了一级,一直到现在没有变,每月工资四十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