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突飞猛进的蓝星科技(1 / 2)银河外的秘密首页

众人正在猜测之时,从能量罩里浮现出一女性能量虚影,年龄大约二十左右,五官精致,长发飘飘,身材曼妙,典型的东方美人。就连身上的七彩连衣裙也是能量幻化出来的。

见多识广的记者肖乐都惊奇的看着这个能量美女,语无伦次的说:“这这也太太不可思议了。恍若梦中一般啊!”

其他人对这如诗如画的场面更是惊叹不已。更让大家瞠目结舌的是她还会说话。只听她用标准的华夏语打招呼:“您好,欢迎来到地球做客。请对出通关密语。”

“通关密语?怎么对呢?”林卫华好奇的问。

虚拟能量美女笑着说:“很简单,我说上句诗,您来对下句。正确即为通过。”

林卫华苦笑一声:“哈哈,好吧。没想到回一趟家还要考试啊。您出题吧。”

虚拟能量美女念出诗歌的上句:“路曼曼其修远兮,”

林卫华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吾将上下而求索。”

虚拟能量美女悦耳的声音传来:“恭喜回答正确,警报解除,可以进入。”接着能量罩中间开启一扇能容纳三艘飞船进入的金色大门。虚拟能量美女闪到一旁,伸出胳膊摆出请进的手势。

林卫华感叹母星的变化也太大了。正要进去出于好奇心又问:“假如我刚才没有答对通关密语会有什么后果。”

虚拟能量美女神秘一笑:“要是不能正确的说出通关密语就会被防御系统判定为入侵者。会用斥力炮立即执行驱逐命令!”

“斥力炮?想不到家乡的防御系统都用上斥力炮了。真不简单!”驾驶飞船的袁何平由衷的赞叹。

林卫华又想到了什么,开口咨询:“那要是来访者虽然没对出通关密语可也不是入侵者,只是一般的星际游客怎么分辨呢?”

虚拟能量美女耐心的解释:“这个不用担心,我们的通关密语是根据不同的物种来设定的。地球人一样,其他生命体也有相应的通关密语。主要是为了防止吞天兽幻化偷偷潜入地球。”

把一切问明白的林卫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道了声谢,然后示意袁何平驾驶飞船进入金色大门。向阳和史密森也驾驶飞船紧随其后。此时的大家归心似箭,恨不得马上踏上家乡的沃土。

三艘飞船进入不久金色大门慢慢合拢,虚拟能量美女也消失不见,一切都恢复的平静。

再说进入大气层后,史密森和袁何平、向阳告别,驾驶着飞船回自己的国度去了。

林卫华则一边用通讯器通知林博士,安排飞车来发射场接人;一边琢磨着地球的科技文明怎么会发展的如此迅猛呢?这其中会有外星文明的参与吗?

想着、想着入了神,飞船什么时候落地他一概不知。直到张佑佳过来叫他:“卫华,该下飞船坐飞车回科研室基地了。”

第一遍他没有听到,张佑佳又轻轻的推了他一下总算从沉思中回到了现实。才发现已经到地面了。因为此时的飞船上装有等同于地球的重力系统,所以宇航员不会像几十年前一样,不能自主的行动,要靠大家帮忙才能出舱。现在只要简单的活动一下身体就可以行动自如了。

“想什么呢?到站了!”张佑佳用手点了一下林卫华的额头。

林卫华不好意思的说:“刚才我在想事呢,太投入了。我们走吧!”

因为一共两艘飞船一百多人,飞车也是三辆车,每辆车是可以坐几十人的那种。飞车在低空快速的飞行着,向着基地的方向全速前进。

与此同时,基地的门口也是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准备欢迎英雄凯旋归来。

两个小时后。三辆飞车稳稳的停在基地的门口。林卫华透过窗户看到密密麻麻的人欢呼着,嘴里喊着:“欢迎英雄回家!”霎那间感动的泪水浸湿了眼眸。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啊。车上其他的人也都哭的稀里哗啦的。随着车外人群的流动,林卫华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蔼可亲的笑容,使劲挥动的手臂,亲切乡音的呼唤。正是自己的父母,张佑佳的爸妈,还有所有队员的亲人、林博士、小罗和全体同事们。

这时,飞车的门打开了。大家好像离弦之箭一般快速跑出车厢,和自己的亲人拥抱着,那一刻他们不再是勇敢的战士,不再是和吞天兽作战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勇士,而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和女儿。

作为队长的林卫华也不例外,抱着自己的父母像个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虽然分开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对于日夜思念父母亲人的林卫华来说就像阔别了几百年、上千年一般。

过了很久很久,大家的心情才慢慢的平复下来。擦干了眼泪,唠起了家常。

林父对儿子说:“卫华,你是个男子汉,又是银河先遣队队长,不许哭鼻子。你要给队员们做好旁样!”不过别看嘴上是这么说,老人家的眼睛里还含着泪花呢。谁的儿子谁不心疼啊。

林母在旁边拍了丈夫一下:“老林,别一回来就说儿子。平常不是谁总说想儿子想的睡不着觉的。这会儿又摆出一副臭脸,也不怕人家笑话。”

林父故意板着个脸说:“别听你妈瞎说啊。我才没有这么没出息呢!倒是你妈她睡梦中还总念叨你的名字呢。”

林卫华看到父母互相“拆台”,会心一笑:“我知道爸妈都疼我,我也不会忘了自己身上的责任的。请二老放心吧。”

然后转身看向林博士:“老师,学生回来了。”

林博士满意的点点头,用手一拍林卫华肩膀:“好小子,有出息了!不愧是我的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