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伟大的都江堰(2 / 2)文娱:一首少年说,我被官方盛赞首页

站在围堰上,看两边的分水河,李波都不禁佩服古人在水利上的智慧。

实践出真知,古代水利水平,在都江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渠首占地面积200余亩。

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这种只在课本上看到的知识,当真正来到现场,李波才感慨古人的智慧,真得太过惊人。

特别是那宝瓶嘴,延伸出的地方,产生的功能,听到本地导游的介绍,李波心中就觉得震惊不已。

没有水泥的古代,仅凭一些布置,就可以分离出从上游带下的巨量泥沙,可谓是天才般的发明。

为了更近距离感受,在导游的带领下,花少团还登上了底下的水坝,来到宝瓶口、飞沙堰等处,切身感受当初建设的古人敢想敢做的真实一面。

直到参观完,离开都江堰,李波的心情,依然不能平静下来。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心情激荡之下,李波一首黄俞的《都江堰》随口吟出,惊呆了花少一行人。

特别那句“遥从天际来”,众人心中就忍不住一震。

这是何等的急流,何等地伟力,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类的脆弱,简直不堪一击。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古人硬是用手堆、用肩挑,把它给征服了。

其中的艰难险阻,从诗中回想,就可以略知一二。

还有后面那一句,“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用竹包石,用以控水,也许只有天才,才想得出来了吧。

就算到了现代,如果没有都江堰的珠玉在前,不会有人能想到,竹编的筐装上石头,竟也能治水。

为纪念李冰父子的功绩,历代皆加以封赏,甚至追封为王,离都江堰不远建立一座二王寺,就是明证。

包括伏龙公园里的伏龙观,同样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的功绩而建,至今都香火鼎盛。

因为什么,因为知道其中的艰难,才会如此推崇。

包括卧铁等,无一不留下李冰父子二人的足迹,从而加以纪念而成。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

故而得名。

花少在都江堰流连许久,才在当地吃了午饭。

吃完午饭,休息会儿,便赶往了另一处景色优美之地——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