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1 / 2)宴春华首页

上京帝宫内,东宫文辅被紫薇殿急招,原是厉帝知晓太子私服离宫之事,因此招来问话。大殿之上,厉帝身着白色瑞兽服,接过侍官呈递上来的燕丝羹,浅喝了一口,灯火映照穿过他的轮廓,在墙上投下一片稳坐如山的阴影。而地上的文辅冼九黎跪拜已久,却不见厉帝有让他起来的意思。太子私自离宫,此事兹事体大,尤其此次出宫,东宫并未向皇帝报备。太子封位之后,权势越大,民府之事他办得极好,就连张南巷的人都几次三番向东宫示好,但这却不是厉帝想要看到的,他要的是一个听话能干的太子,一个能在世家与皇权冲突之中挡在他身前的太子。

东宫对厉帝而言便是如此作用,而这才是他让权不让位的原因。如今太子风光过盛,紫薇殿的施压是迟早的事,因此冼九黎早有准备。

“殿下认为南方氏族多不涉朝政,因此希望通过重商的政策让南方在商贸上可以制衡北方氏族因专政而获得巨大的利益。这样朝廷也能有所喘息,不用疲于应付。但是殿下也明白,淮南那边未必愿意参与此局,因此才借了赵大人的身份亲自前去。”

冼九黎口中“疲于应付”的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本人,厉帝自然明白他话中意思,东宫这是从冼九黎的口中向厉帝示弱,东宫也并非完人,而这是厉帝想要听到的,一个能力与手段双全的东宫对任何一个帝王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闻此,厉帝放下杯盏,他朝冼九黎抬了抬手,后者方才撑着几近麻木的腿勉强站了起来。

“那账本的事查的怎么样?”

冼九黎躬身道:“殿下将此事了结在了桑府,也就是将账目大肆传播出去的那家人。不过殿下说,他们也是为了自保才选择这么做,并且并不知晓那账目究竟牵扯些什么,因此只是剥夺了那家人的荫封,以示惩戒。”

厉帝点了点头,接过侍官呈上来的茶盏,又漱了漱口,方道:“可查到究竟是谁编纂的那本账目?”

“这账目年代过于久远,我们手上虽有一些证据,但目前尚不能盖棺定论。”

若非此账目,就连文史司都没有当年之事的记录。彼时厉帝尚未受封太子,未参与此事,虽知晓一二,但当年到底是经谁之手这类细节,敦帝并未让他知晓,因此要找到当年之人着实困难了些。

厉帝将净手的锻布丢给侍官,道:“此事必须查清。”

言下之意,厉帝便是默许东宫徐徐图之的作法,逼迫过甚只会招来对方殊死一搏,最后闹得两败俱伤。

“这么晚了帝君还不放冼大人回去休息?”

美妇人身着鸾凤锦服,头戴玲珑九曲冠,自殿外款款走来。庄皇后乃是厉帝发妻,庄氏一族手握大渊重兵,在当年氏族专兵之乱中立有大功。庄皇后原诞有两子,一个不幸早夭,另一个则是在前往南方赈灾的途中被盗匪截杀,后来虽查明此事背后有氏族势力,但彼时厉帝无其它子嗣可承袭帝位,为了稳住朝野上下,庄皇后忍痛亲自将此事平息下去。因此厉帝十分敬重这位发妻。

见庄皇后到,厉帝此时才带上了三分笑意,“不过是问了一些徽儿的事,这不就要让他回去了。”

庄皇后对着冼九黎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后者方才躬身退出了大殿。

“这么晚了你怎么亲自来了?”

庄皇后伏了伏身子,浅笑嫣然,道:“前些日子让内务府将上京贵女的信息整理了一遍,想让太子过过眼。徽儿也到年纪了,你这个做父亲的倒是一点不上心,他成日里被朝臣包围,什么时候才能为大渊延续子嗣?”

“那他可看了?”

“人都没影儿呢。”庄皇后念及此无奈道:“刚送去东宫里就只有秋南他们在,所以我才来问问,徽儿什么时候返京?今年也没与我们一同守岁,都怪你一天天让他不得闲。”

庄皇后语调温柔,虽是怪罪的话倒是在她嘴里说出来多了几分柔软,厉帝也并不生气。自苏瓷被封太子改名承辉之后,庄皇后待其如己出,事事都为他想得周到,这让厉帝对庄皇后更加敬重,帝后成亲数十载,至今恩爱这一大半的功劳都在皇后的贤德之上。

厉帝微微叹了口气,经皇后之口,他倒真的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当真没让东宫得过闲,笑道:“等他将淮南的事办完,就让他在宫里陪你,哪都不许去,可好?”

知道帝王不过诓骗自己,庄皇后柔声笑道:“好,一言为定。”

“这正妃与良娣人选你可有?”

闻此,庄皇后点了点头,道:“文氏之女,温良贤德,文氏门下弟子又遍布大陆,得文氏之女为正妃,定能助益东宫,至于良娣,倒是可以从越氏、谢氏几个氏族里择选。”

文氏门人众多,又有极深的家族底蕴,无论良娣出身哪家,文氏嫡女都能压得住,因此庄皇后这提议厉帝赞同。

“不过我还得找个时间见见才行。”

“此事有劳你了。”

庄皇后靠在厉帝怀里,眉间的柔笑淡了三分,她今日提及诸家却并未提起自己的母族庄氏,庄氏乃大渊大族,如今也有适龄女子,但她怕厉帝认为庄氏有携太子专权的妄念,因此并未提,但她未提,厉帝也未提,这便印证了她的想法。庄氏两代手握大渊重兵,这些年若非她小心谨慎,从不与母族互通有无,恐怕她皇后之位也坐不了这么久,原本她以为三十载的夫妻,多少是有些信任的,但今日一番话,厉帝终是对庄氏有忌惮。庄皇后如今无子,将来太子即位她在这偌大的宫殿再无照应,显然厉帝并未为她想到这一点。道理虽明白,但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难免不让人心寒。

淮南今年的春来得早,与年节一起纷沓而至。桑家之事在安城闹得沸沸扬扬,年节原本该是热闹,但自桑家被褫夺荫封之后,原本与桑家熟络的世家席间便没了桑家人的身影。桑子城对此事倒没太在意,原本桑家这荫封也就到这一代了,不过是提前交出去,对于桑家其实没什么实质性的伤害,而桑子邺等人在意的还是面子问题,被褫夺的荫封可不那么好听。也因此,年初二的时候,桑子城回本府想见一见桑老夫人也被回绝了。桑子邺道老夫人还在气头上,便也就作罢了。

这几日,安城将举办大型的布料展,主要是商户上下游之间互通有无,毕竟不是所有的衣铺都同时贩卖成衣和布料,同时还有不少的学府、茶寮或者民办、官办的歌舞社等需要订专门的服饰也会直接来物料展上与人谈。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各府的夫人、姑娘们来看看现在最时兴的样式。

因为宴清安还要为新宅子添置一番便让阿喜随阿宁去看看,尤其是家里还少了后厨和戍卫的人,家里用人总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找到合适的。阿宁给了宴清安一个木盒子让她自己安排就行,里面全是银票,自打见她那般轻松就买下安城的宅子后,宴清安倒是对阿宁手中富裕这件事已经习以为常了。

于是布料展当日,阿宁便带着阿喜早早出了门。阿宁今日穿着的是一套鹅黄色的曦照服,搭配着浅绿色的长甲,显得整个人暖洋洋的。阿喜见她今日心情极好,便问道:“姑娘怎么忽然想要去这地方?”

阿喜是宴氏的家生子,对于商人做生意的地方还是有些许的偏见,认为都是嘈杂之地。

阿宁道:“如今朝廷惠商,在淮南三城采买的物料可免部分税费,我们既然在安城,正好来看看。”

阿喜懵懵懂懂地点头,但也不太清楚到底自家姑娘在说什么。等到了磨子巷的陈展时,阿喜还是被那场景所惊讶。整个十里长巷都被改成了一间一间的铺面,商家将自家最得意的布料陈列在门面之上,猛地进来便能看到繁花锦簇一般的热闹感。这里也没有阿喜想象中的大家为了一两厘争得面红脖子粗的场景,大多数人还是闲庭信步地逛着,偶尔在一两家店面门前停留探讨着什么,每个岔路口都有主府派来的府兵驻守,以防出现意外扰乱秩序。听闻,安城已经开始在北城的城郊着手建立专门的大型场地,只为来年做准备。

对于阿喜这样的女娘而言,这就如同在逛很大的衣铺,样式繁多,几乎可以让人挑花眼。见她这般高兴,阿宁笑道:“你若有喜欢的料子便挑些回去,咱们府内正好还没有选内服。”所谓内服便是内院仆从穿着的服装,一些大家会将内外院仆从的服饰分开,从而好辩别。

“可是姑娘,”阿喜有些犯难,“咱们家现在也没那么多人……”

阿宁笑了笑,“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