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9章 报业女王(2 / 2)文豪1978首页

入主玉郎机构一年半时间,陶玉书的作风历来稳健,公司的业绩也是蒸蒸日上,这次的采访完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外界对陶玉书这次的专访进行热议时,明报大厦内也有人在讨论着陶玉书这次的专访内容。

七楼的办公室依旧金碧辉煌,金庸和沈宝新相对而坐。

“这位林太,做事真是敢想敢干啊!”金庸感叹一声。

沈宝新脸上带着疑惑,“她以为这种小伎俩就能给你带来压力?

m

外界不了解,但沈宝新清楚的知道,陶玉书在报上透露的这番口风就是在向金庸喊话,

而且其中的意思还有些专属于女士的蛮不讲理:要是达不成合作,咱们就一拍两散。

金庸却说,“你可别小瞧她这招,刚好打在了我的七寸上啊!“

见金庸如此坦诚,沈宝新微微异,“为什麽这麽说?”

“她喊话的重点不是『合作不成就出售媒体业务”,而是提醒我,合则两利。

玉郎机构的媒体业务如果真的剥离,无论是出售还是重组,价值都不能发挥到最大,我们明报也是一样。”

沈宝新说:“那我们跟别人合作,也未尝不能利益最大化吧?”

“跟谁合作呢?”

金庸的问题显得有些明知故问,却让沈宝新陷入了沉思。

金庸在明报内部早有声明,明报不会卖给外国人,这样的决定直接将诸多外国买家排除在外。

而在香江的诸多买家中,几个报业巨头本身都有当家媒体,明报集团的业务并入后,必然会惨遭肢解,这也是金庸和沈宝新都不愿意看到的。

数来数去,明报集团看起来买家众多,实则可选择的馀地非常小。

反观陶玉书,她手中握有媒体资源,但这些媒体资源又没有到能鲸吞明报集团的地步。

按她的提议,双方选择合作,明报集团的实力将进一步膨胀,到时再启动上市,明报集团极有可能一举稳定香江传媒霸主的位置。

金庸和沈宝新名丶利双收,他们为之付出了半辈子心血的事业也将迎来巅峰时刻。

想像着这样的画面,沈宝新也不由得心向往之。

沉吟半天,他看向金庸,脸色严肃而认真。

“良镛,三十多年来,你关于《明报》的任何大小决定,我从来没有反对过一件。

这最后一个决定,不管你如何选择,我也全力支持你。

听着沈宝新真切的话语,金庸望向他。

两位相交半个世纪的好友对视一眼,让金庸做出了决定。

6月25日,《明报》《天天日报》率先报导:

明成控股技术性收购明报集团有限公司。

新闻见报后,报界反应迅速,但第一时间还是有些懵,明成控股是何许人也?

对于有心人士来说,明成传媒的信息当然不是秘密,并且很快就有财经媒体对明成传媒进行了深挖,让这家崭新成立不到半个月的公司走入了大众视野。

明成控股由林氏影业与金庸共同成立,林氏占70%股权,金庸占30%。

金庸本身是明报的大股东,以明成控股股东的身份收购明报对他来说是左手倒右手。

而林氏影业为了这次收购付出的则是3亿现金以及价值1.2亿的玉郎机构股票。

这个数字较最早的版本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也是陶玉书在谈判中的让步。

收购完成,金庸仍持有明报集团5%的股权,而算上他在明成控股的占股,经过股份穿透后,他对明报集团的持股比例仍有27.5%。

而林氏影业通过明成控股掌握了明报集团52.5%的股权,另外20%仍在沈宝新手中。

随着各家财经媒体对收购案的报导,其中细节被不断披露。

林氏影业付出4.2亿现金加股票,在一众强敌环伺中完成了对明报集团的控制,此役堪称经典,被香江诸多商界大亨所称道。

正在香江报业丶商界为这次收购案拍手惊叹之际,玉郎机构突然对外发布公告,称将转让旗下《天天日报》的70%股权丶《清新周刊》和《青春》杂志的全部股权。

消息一经传出,香江商场震动。

联想到之前陶玉书在接受《新宝》专访时那看似愚蠢的表现,所有人这才明白陶玉书下的是怎样一盘大棋。

许多人甚至不需要看公告,也知道玉郎机构媒体业务的转让对象是谁。

明成控股!

根据玉郎机构的公告,本次业务转让将以换股的方式进行。

经过香江证监处评估和审批通过,转让旗下媒体业务后,玉郎机构合法持有明成控股22%的股权。

明成控股的股东结构变为:林氏影业持股54.6%,金庸持股23.4%,玉郎机构持股22%。

明面上明成控股变成了三个股东,实际还是两个,毕竟玉郎机构也是由陶玉书夫妻控制的。

由此他们夫妻俩控制的明成传媒股份也达到了76.6%,付出了玉郎机构全部媒体业务,夫妻二人的控股比例看似只提高了6.6%个百分点,实际上的好处却远不止如此。

好处之一是未来明成传媒控制下的媒体业务必定会合并上市,到时即便要稀释股份,陶玉书夫妻二人依旧可以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好处之二,是明成传媒控制下的媒体业务前景更加光明。

明报集团本身就是香江第一流的传媒集团,现在有了《天天日报》这个香江第二大日报丶《清新周刊》《青春》这两家中等体量杂志的加入,估值大增。

未来公司上市,股价和市值想像空间巨大这也是这一番操作背后,对于林朝阳夫妻俩二人和金庸来说的最大好处。

由陶玉书所主导的这场资本盛宴轰轰烈烈的持续了一个多月,几乎将香江各大媒体的头条上了个遍。

以至于到8月之后,陶玉书对外宣布将推动明成控股旗下的媒体业务合并上市时,香江新闻界的媒体已经没有什麽惊喜了。

这花活你就玩吧,谁能玩得过你啊!

新的明报集团的合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而且上市还有一系列的程序要走,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见效的。

这一波新闻过后,有关于香江财经媒体版面上陶玉书丶林氏丶玉郎机构丶明报的内容总算是少了。

大家现在唯一的是,新的明报集团上市后,市场会给予怎样的期待。

目前在恒生指数的传播业版块中,邵老板家族掌握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市值是最高的,高达百亿,明报集团上市肯定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大家把目标放低到传统的纸媒集团当中,数马氏家族掌握的东方报业市值最高,现在市值接近45亿港元。

新的明报集团如果上市,即便超越不了东方报业,但也应该至少可以一较高下。

经过这场大规模的资源整合后,这样的观点几乎成了香江报业和商界的共识。

经此一事后,香江商界许多人再提到陶玉书,态度也发生了悄然变化。

前年年末林氏影业收购玉郎机构,还可以说是捡了股灾的桃子,趁人之危。

今年这场纵横阖的收购与整合,尽显巾帼枭雄本色,令人印象深刻。

许多人提及陶玉书,言谈之间不知不觉间多了几分敬畏。

让香江人意外的是,在香江的这场收购大戏走进尾声时,《南华早报》突然转载了一则来自于《华尔街日报》的新闻。

新闻标题起的极为吸晴一一《香江股市即将迎来“报业女王”》。

最近十几年,香江的经济发展迅猛,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资本市场因为与美国丶英国高度联动被备受外国财经媒体关注。

早在6月份时他们就关注到了香江传媒领域的这场收购,期间《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不断搜集资料。

直到两个月之后,才撰写出了这样一篇浓墨重彩的文章。

文章中这样写道:

在收购明报集团这家香江一流的报业集团之前,陶已经掌握了香江最大的电影公司和漫画公司,精耕文化传播领域的她拥有超人一等的商业嗅觉与果决判断。

新收购的明报集团拥有三十年历史,在香江影响力巨大丶财务表现异常健康。

配合上从玉郎机构这家上市公司剥离出的颇具规模的传媒业务,新的明报集团正在整合资源谋求上市。

据香江联合交易所高级行政总裁霍礼义消息,市场对明报集团的上市抱有强烈期待,该案有望创造香江股市传播业最大规模ipo.

在传播业异常发达的香江,崭新的明报集团是一支值得所有人期待的传媒力量,它的上市必然会改变香江传播业的格局,而创造这些的陶也如同女王俯瞰着这一切。

《华尔街日报》创刊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发行量超过200万份,是如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财经报纸之一。

虽然主要报导的是美国的财经新闻,但发生在世界各国的财经新闻也同样在这份报纸上占据了重要版面。

早年香江的置牛大战丶九龙仓收购战丶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等新闻都曾被《华尔街日报》重点报导过。

这次报导明报收购案,《华尔街日报》对陶玉书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在陶玉书的性别,别说是在亚洲,就是在如今的欧美,女性引领企业丶党派丶国家的例子也极其少见,要不然柴契尔也不会被欧美媒体吹的没边儿。

在欧美人的刻板印象里,亚洲国家更加的保守,诞生出陶玉书这样一位女性商业领袖,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点。

另一个更令人印象深刻的点是在于陶玉书的发家速度,仅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她便从一位小型制片公司老板华丽转身为掌握着数十亿港元资产的“传媒女王”。

不过香江毕竟远在亚洲,《香江股市即将迎来“报业女王”》一文在美国发表后,影响力是极其有限的。

反倒是此文章经《南华早报》转载发布后,迅速在香江引起了广泛热议。

陶玉书是香江企业家,欧美的权威媒体将她夸称一朵花,说起来香江市民们也感觉到与有荣焉在陶玉书之前,香江也有一位“报业女王”,她便是星岛报业如今的掌舵人胡仙。

只是跟依靠父辈馀荫的胡仙比起来,陶玉书的经历显然要更加励志和传奇。

不少香江股民至今仍记得,当年的玉郎机构收购战,胡仙可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被陶玉书羞辱了一番。

谁是真正的“报业女王”,如此一对比,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