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天性充满了好奇心,又闲不住爱玩耍,杜氏年老体弱,已经看不住这样一个四处乱跑的孩子了。干脆让老大白承德带着放羊去吧。白承德起早贪黑的一个人山里放羊,虽然辛苦,但是更多的是寂寞,大多时候就住在羊圈旁边土房子里。这还是生产队的时候集体的羊圈盖的房子。他父亲当年给生产队放羊的时候偶尔也住在这里,村里还派人收拾一下。现在归了个人,基本上也就废弃了。他唯一排忧的便是一把二胡。白承德闲下的时候就在这里吃了饭拉二胡。二胡忧咽经常传遍整个静霭村庄。教白起拉二胡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了。白承德是有耐心的人。可以重复的跟一个孩子讲节拍,讲高低音。白起却不喜欢听他讲这些东西,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奶奶想他了,回家去见奶奶。杜氏每次看着孩子回来家里,都满脸的泪水,看着他一身的狼狈心疼的自责不已。渐渐回家多了,白起记住了路。经常就偷跑了回到村里又跟孩子们一起玩。害得老大扔下羊群四处寻找。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
怎么办呢?
有人说了,不如送去学校上学吧!学的好学不好,之前有同学跟他玩,有老师帮你看着。
杜氏急忙把两个儿子叫回来商量。老大深受其害,点头同意。老二却说,上学有什么用?现在都九岁了,再长大一些就可以帮家里做些事情了。杜氏指着他鼻子骂他,你这个没出息窝囊废,不务正业,却连这点学杂费都交不上吧。老二顶嘴说,不如买了烟抽。老大看杜氏气得浑身发抖,急忙安慰说,妈,您别生气,这钱我出,我攒下些却不知道够不够。
杜氏又去村里找村长,村长急忙给倒上水说,老嫂子,我们都同意孩子上学,我跟学校老师做工作,跟上面打招呼都没有问题。只是这费用,村里出我怕村里人有些闲话。你这家庭情况没有问题,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你家这个孩子。我听说有些家长还禁止家里孩子跟你家孩子一块玩呢,我提倡村里出钱这事。。。。。。
村长拒绝了凑钱给白家孩子上学,这事却是让学校老师知道了。村里的小学一共二十几个孩子,只有一位姓韩的女老师,这老师当年从城里下乡到这里任教,教孩子们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体育全部。后来就经人介绍嫁到了邻村。韩老师是个大胖子,对人很好,对孩子们也很好,看起来很可亲,身上自带着城里人的感觉,只要聊天就能感觉到她的与众不同。韩老师来到白家,见到杜氏跟白起,看着这个孩子说,我可听说他淘气出了新高度,我看这孩子挺好的啊。让他来上学吧。差几块钱我给他补上。
白起上学了,九岁上学前班。
杜奶奶高兴坏了,连夜翻出针线来盘腿坐在炕上给孙子缝了一个书包。这一夜,白起枕着奶奶的腿睡得特别晚。
白起跟几个7岁的孩子成为了一届学前班,早上去上学,晚上回来跟着奶奶睡。放假了跟着奶奶去摘些花椒,捡些麦穗,奶奶有时会拿这些换回一个自己都抱不动的西瓜,他自己还跟小朋友们去抓蝎子换冰棍,河里一起抓鱼回来喂饱自己的小猫咪。韩老师对他很好,经常会给他一些零食,作业批示甲等。白起突然觉得自己过上了从来没有过得幸福生活。考试竟然还拿到第一名。韩老师给每一个孩子都发了奖状,进步奖状,勤劳奖状,三好学生。。。。。。六个孩子,每人都有,而他的是考试第一名。看着奶奶笑的满脸皱纹眼角泛着泪光,把奖状贴在墙壁中间,白起开心极了。
那个年代有很强的时代印记。太多的心酸孤独和相依为命。只是这些回忆随着时间变做了怀念。蓝天白云,绿草小溪,和蔼的亲人们和草丛里蚱蜢跳动着的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