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下视避障传感器缓冲泡棉,用螺丝固定下视传感器小板,连接传感器小板与下视传感器的BTB连接器,直到手指感觉明显段落感……
把拆解的顺序倒过来,刘天阳把桌子上打散的零件一个个安装到了自己昨天刚刚修建过的无人机外壳之中。
不得不说,B站真是個好东西,刘天阳只是试探性的在上面搜了一下,居然真的找到了大疆Mavic3的拆解视频。
虽然视频中的是普通版本而非他现在手上的多光谱版,但其设计语言却是一脉相承的。
飞控板,电池小板,电调板,视觉模组,GPS模块,主动散热装置,电机……
刘天阳在安装完一个组件后便会再次检查一遍,杜绝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仅如此,亲手设计并生产过这个机身的他甚至连每一颗螺丝大致需要多少预紧力都能估计出来。
既不会力气太大而压迫主板或者滑丝,又不至于力气太小而松动。
航天领域一直秉承上天的东西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现如今刘天阳对于手中这架无人机也是一样的要求。
由于他更换的零件不仅涉及了从外面就能看到的机身壳体,就连里面的视觉模块支架,散热器支架等等也都全部用了自己制作的那套东西。
所以只要这架无人机试验飞行成功,那么也就代表着自己设计的模具和对应的注塑生产流程完美通过了验收。
但要真是出了问题,哪怕只是电机的平衡力矩分配不均匀而导致姿态出现微微偏移,恐怕刘天阳都需要很大的功夫去消除吴奇的质疑。
连定制生产的东西都这样,那批产之后岂不是缺陷会更多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刘天阳最好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问题。
‘嗡嗡嗡嗡……’
四个旋翼同时起转,这架被彻底换了壳子的大疆Mavic3快速升空,直冲云霄。
在不到两百米海拔的哈尔滨,纵然刘天阳一口气飞到电子限高也根本压榨不了这架无人机的极限能力。
所以为了飞出这架飞机的真实表现,做那些大机动的动作自然成了唯一的选择。
急加速,急减速,顶风飞行,远距离巡航……
不过由于原厂给的限制实在是太保守,即便此时凌冽的北风已经吹的人脸都痛,但这架无人机却依然稳稳的停留在空中。
任凭刘天阳如何百般使力,别说筋斗了,就连让无人机俯仰角和滚转角大一点都做不到。
而四旋翼又不同于固定翼飞机,可以360°随便倒着飞,甚至都没有侧滑角这个经常引起飞行模态振荡的坏东西。
常规的测试方法无法奏效,看来要上点压力了。
刘天阳飞光第二块电池后,在降落下的无人机机身上用胶带缠了几圈,绑了三根大香焦上去。
“诶,吴总,您说刘老弟在干啥呢?”
厂长办公室内,王阳不太理解的看着刘天阳的举动,你说这飞无人机飞得好好的,往上面绑香蕉干什么。
难道说是什么神秘仪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