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勤清了清嗓子,开始抛砖引玉:“我查阅了一些关于腰部疼痛的资料,发现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肌肉劳损、肾结石等等。”
“对,我也查到了一些相关的病例。”另一位小组成员周明补充道,他推了推眼镜,指着手中的一叠资料,“这些病例中,有些患者的症状和我们的患者非常相似。”
“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太可能的病因。”张天勤提议。
“对,然后再根据患者的症状,一步步缩小范围。”李晓敏附和道。
“我们也不能忽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他们的心血管健康和肾功能状况。这些对最终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影响。”周明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观点。
小组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试图将不同的想法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初步的诊断假设和治疗方案。
在之江大学医学院的一间宽敞的研讨室内,一群身着白大褂的医学生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墙上挂着的时钟滴答作响,记录着他们紧张而充满激情的讨论。这是PBL课堂——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它正激发着学生们的无限潜能。
老师和教授们不再是单向灌输知识的讲者,而是变成了引导者,他们精心设计的问题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们思维的宝箱。学生们,如饥似渴地翻阅着医学文献,他们的眼睛在字里行间搜寻着线索,试图解开面前的医学谜题。
张天勤,正带领着他的小组深入探讨一个关于老年患者腰部疼痛的病例。他们面前摊开的不仅是厚重的医学书籍,还有一叠叠打印出来的病例报告和研究论文。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病例,”张天勤的声音在讨论中显得坚定而有力,“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可能的病因。”
李晓敏点头表示同意:“对,我们不能只关注显而易见的问题,还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
周明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我这里有一些病例,它们的症状与我们的患者相似,我们可以从中寻找线索。”
随着讨论的深入,每个学生都开始贡献自己的见解,他们的想法像火花一样碰撞,逐渐汇聚成解决问题的火焰。
王翔老师的目光在学生们身上扫过,眼中流露出赞许。“你们的工作非常扎实,诊断过程逻辑清晰,治疗方案也很全面。”王老师总结道,“但也要注意,临床情况千变万化,有时候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你们注意到了这位老年患者的心血管情况和肾功能,这一点值得表扬。”
张天勤和他的小组成员们认真地听着。通过PBL课程的锻炼,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临床思维,拥有了进一步面对复杂挑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