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王司马颖自以为在邺城控制了皇帝,也就控制了中央,控制了天下。邺城从三国时起经过曹操的多年经营已经成为一座北方大城,规模甚至超过洛阳。邺城所属的司州又是北方的核心区域,紧邻北方大州冀州。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京津、河北以及山西、河南、辽宁、内蒙的一部分。可以说,占据了冀州便掌握了中原地区的命脉,不仅有利于经济生产,也有着充足的军事资源,三国时期的袁绍拥有冀州后一度成为当时最大的军事集团。冀州以北便是幽州,幽州属于边郡,毗邻鲜卑等少数部族,所以幽州地区时常会受到胡人部族的侵扰。
目前,总督幽州军事的为宁朔将军王浚,这个王浚出身太原王氏,与晋国前征东大将军、京陵公王浑同族,父亲为曹魏侍中王沈。当年,王沈见皇帝曹髦要亲自讨伐司马昭时,转头跑到了司马昭那里将此事告发。曹髦被杀后,王沈因告发有功受封安平侯,先后出任尚书、豫州刺史等职。王浚的母亲赵氏出身贫贱,年轻时曾在王沈家打零工,所以时常出入王家。结果,赵氏没能逃脱老王的魔掌,被王沈霸占后不久生下了王浚。但老王不给赵氏名分,所以王浚算是个私生子。就连老王自己都不齿于提及这个私生子,觉得赵氏是诓了自己,所以小王浚和母亲只能住在王宅以外。可见,一个王八蛋的一生是不会只干一件王八蛋的事儿的。直到王浚满十四岁时,父亲王沈病逝。王浚和这个父亲肯定毫无感情可言,但王沈除了王浚没有其他儿子了,王家的家业谁来继承?于是,族中的亲戚们只好把王浚找了回来,是不是私生子都不重要了,就由王浚继承了父亲博陵公的爵位,这对王浚来说简直是飞来的横福啊。王浚从此进入仕途,历任散骑常侍、越骑校尉、右军将军等职。贾南风当政时废黜了太子司马遹,幽禁于许昌。王浚当时任职东中郎将,正在许昌驻防,贾后便密令王浚协助孙虑将太子毒杀。王俊和他的父亲王沈一样没有操守,有其父必有其子嘛,何况王浚还是王沈唯一的儿子,更将老王的王八蛋行径继承下来。王浚后来升迁至宁朔将军、持节、总督幽州军事。此时已进入了‘八王之乱’时期,正值三王反对司马伦之际,王浚不愿意淌这趟浑水,只想先两头观望。于是,王浚扣下了各地发来讨伐赵王的檄文,结果幽州地区的士众都没有参与到讨伐司马伦篡位的义举中来。王浚只想保住自己的幽州平安无事,此举惹恼了正准备起兵讨逆的成都王司马颖。因为幽州处于冀州正北面,也就是冀州的大后方,司马颖担心王浚在背后搞小动作,一度打算先讨伐王浚,但因为与司马伦的战事越发吃紧,司马颖也就顾不上王浚这头了。王浚知道和司马颖结下了梁子,越发感到,现在朝廷整天斗来斗去,不知道哪天就把谁给得罪了,加之各地匪盗猖獗,只有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真正自保。为此,王浚走了一条别人不敢走或许是不愿意走的路。因为幽州再往北就是塞外胡人的地盘,王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段氏鲜卑的首领段务勿尘和乌桓部落首领苏恕延,王浚敢于和胡人部族联姻,不但得了两位胡人女婿,使得幽州不会再受胡人的侵扰,而且一旦王浚或是幽州有难,还能得到胡人部族的襄助。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河间王司马颙联手成都王司马颖讨伐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但王浚仍然不参与,而且王浚内心是支持司马乂的。司马乂被灭掉后,司马颖成为丞相掌握权力,任命手下右司马和演为幽州刺史,目的是收服幽州,并伺机杀掉王浚。和演到达幽州后秘密联络上塞外乌丸首领审登,两人商量着怎样将王浚除掉。审登仇恨王浚该不会是觉得王浚没把女儿嫁给自己吧?不过,和演在没有动手之前还维持着与王浚表面上的和气,于是借机邀请王浚去蓟城(今北京西南)附近的泉水游玩,想着在游玩途中找机会干掉王浚。从蓟城向西出城有两条路可走,和演、王浚各走一条,和演计划在两条路交汇处当两队相遇时就对王浚动手。不想,队伍行进途中忽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难走不说,和演一路人马的弓弩兵器全部被打湿,不利使用,大家都被大雨淋的仿佛落汤鸡一般,这还怎么动手?当然王浚那一路的情况也差不多。和演见状,决定计划取消,日后再找机会。乌丸头领审登本来在前面都埋伏好了,只等和演的号令,但最终也没有行动。审登回去后就觉得,眼看王浚就要做刀下之鬼了却不能成功,这王浚分明是有上天在护佑啊。非常迷信的胡人首领认为不能与天对抗,索性转投到了王浚那里,并把和演的计谋都告诉了王浚。王浚听了吓出一身冷汗,之后便是出离的愤怒。和演是司马颖派来的,竟然和自己玩阴的,看来无论如何也要和司马颖翻脸了。为了进一步增强实力,王浚又与东嬴公司马腾结成了联盟。司马腾也是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高密王司马泰次子,他是东海王司马越的亲弟弟。这就明白了为什么司马腾会同意与王浚联合反对司马颖,兄长与司马颖干仗,弟弟支持哥哥也是天经地义。司马腾现任宁北将军、并州刺史,总督并州军事。并州位于冀州的西面,与王浚的幽州联合之后,两个州便对冀州形成半包围之势。司马腾先是出兵协助王浚攻杀了幽州刺史和演,司马颖得知消息后,假称皇帝有诏征召王浚至邺城。王浚心想,别演戏了,干脆先动手吧。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八月,王浚联合段部鲜卑首领段务勿尘、乌桓人羯朱部落以及东嬴公司马腾一同起兵讨伐司马颖,人马集结后开始向邺城进发。司马颖没料到王浚敢主动发兵来攻,立即命手下将领王斌为新任幽州刺史,率领石超、李毅等前去抵御王浚的幽州兵马。这时候,‘八王之乱’后期又一位风云人物出场了,司马颖拜匈奴人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派他回并州纠集匈奴五部,配合司马颖抵御司马腾和王浚的进攻。
刘渊是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刘豹死后,刘渊成为匈奴左部帅。南匈奴左部主要聚居于太原郡兹氏县(今山西汾阳东南),是当时南匈奴五部中最大的一部。刘渊少时作为匈奴质子居于洛阳,本人汉化程度相当高,成年后兼习文武。司马炎任命刘渊为左部帅后允许刘渊回到并州,在治理匈奴五部期间,刘渊展现出优秀的政治才干。司马炎去世后,朝廷任命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正式承认了刘渊在匈奴五部中的领导地位。不过,刘渊后来因为有部众叛逃出塞受到牵连被免官,成都王司马颖便奏请朝廷,任命刘渊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但命其离开五部,到邺城来就职。‘八王之乱’爆发后,原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召集起匈奴五部上层贵族,认为长期以来匈奴等胡人部族一直受到中原王朝的打击和排斥,如今司马宗室骨肉相残,中原靡乱,正是匈奴人恢复先祖伟业的大好时机。刘宣是刘渊的叔祖父,是南匈奴五部中目前绝对的元老。众人一致觉得刘渊气概不凡、才能卓越,于是计划推刘渊为匈奴大单于,并派刘渊的内侄呼延攸前往邺城向刘渊通报情况。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渊尽管汉化程度很高,在中原多年也受到朝廷的礼遇,但他毕竟是匈奴人,骨子里流淌的匈奴人的血液令其也想回到本部干出一番事业,恢复匈奴祖上的荣光。于是,刘渊向司马颖告假,谎称要回部落去参加某位大人的葬礼。然而,司马颖并不想放刘渊回去,冀州紧邻并州,司马颖认为控制住刘渊便能控制住匈奴各部落,有助于自己利用匈奴的力量壮大实力。刘渊无奈被拒,只得令呼延攸先回去,让其转告刘宣等人集结五部及并州地区其他胡人部族的力量,以协助成都王司马颖讨逆为旗号,为将来匈奴自己起兵做好准备。刘渊既然一时不能回并州,只好继续依附于司马颖。司马颖虽然击败了司马越,但现在又受到王浚和司马腾的攻击。刘渊借机对司马颖说自己愿意回匈奴五部召集兵马以帮助司马颖讨逆,但司马颖对刘渊能否真的确保五部发兵持怀疑态度,刘渊只得进一步保证将用两部人马击败司马腾,另外三部兵马对付王浚,再加上司马颖自己的力量,足以击破两股敌人。利用匈奴人的力量本来也是司马颖的既定策略,司马颖终于被说服,这才放刘渊回到了并州。
刘渊回到了左国城(今山西吕梁方山县),被刘宣等人尊为大单于。很快,刘渊便在离石(今山西离石)地区汇集了五万多人马。之后,刘渊信守承诺,命左於陆王刘宏带领五千精锐骑兵,准备会同司马颖手下将领王粹率领的部队共同阻击司马腾的并州军。王粹是灭吴第一功臣王濬的孙子,是当年贾谧二十四友之一,还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现投身在司马颖麾下,任北中郎将,总督河北。刘宣等人见刘渊还要去帮司马颖,便劝刘渊不如干脆起兵反晋,刘渊虽然也有此意,但觉得遵守承诺乃是做人的根本,所以还是按计划出兵了。没想到王粹很快被司马腾击败,刘宏的人马只好又撤了回去。司马腾腾出手来继续领兵与王浚率领的鲜卑骑兵迎战司马颖的另一路人马王斌,又将其击败。王浚再命手下主簿祁弘为前锋,在平棘(今河北赵县)一带击破了石超的部队,之后乘胜进逼邺城。至此,司马颖在与王浚、司马腾的较量中全线失利。一下子,邺城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司马颖恼羞成怒之际想起了当初东安王司马繇竟然让自己向朝廷投降,幸亏没听他的,现在才能把皇帝抓在手上有了资本。否则,司马颖在接连战败后恐怕就一点本钱都没有了。司马颖越想越来气,命人将司马繇抓捕后,就地斩杀。司马繇有个侄子司马睿,是司马繇兄长司马觐的儿子,老琅琊王司马伷的孙子,袭封琅琊王爵位。司马睿为人沉稳机敏有度量,任职朝廷左将军,与东海王司马越手下参军王导关系十分要好。王导出身北方大族琅琊王氏,司马睿的封国就在琅琊,王导看到时局变化莫测,便多次建议司马睿不如回到封国等待机会。司马睿后来随皇帝司马衷一起跟随司马越讨伐司马颖,讨伐失败后又随皇帝一起到了邺城。现在,司马睿见叔父司马繇被杀可能连累到自己,便想办法暗中逃出了邺城。但司马颖早已下令,各关卡渡口不得擅自放行朝廷官吏私自离开,结果司马睿在黄河渡口被河吏拦了下来。恰巧,司马睿的随从宋兴从后面赶来,见状随口说道:”舍长,朝廷禁止贵人出行,你怎么也被拦在这里啊?“宋兴机智得把司马睿说成是一名管房的小吏,守河的官吏就放他们过去了。司马睿逃至洛阳后接上了自己的母亲夏侯太妃等家人后,径直奔向了琅琊封国。司马睿从此龙归大海,为日后打出一片新的天地做好了准备。司马颖在邺城闻听司马睿逃走后更加烦恼,丞相府从事中郎王澄趁机告发孟玖利用丞相宠信谋取私利,劝司马颖杀掉孟玖以平众怒。司马颖为失败正愁找不到台阶下,也担心如此下去早晚众叛亲离,于是同意王澄的意见,将孟玖斩杀,以为这样就能给大家一个交代。杀了孟玖自然大快人心,但司马颖收拢人心的做法已经显得有点晚了。
东海王司马越奉皇帝讨伐司马颖时,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也知道了消息。因为司马颙和司马颖直到目前还保持着一层联盟关系,于是司马颙命手下大将张方率领两万兵马由长安出发,向洛阳方向挺进,以示对司马颖的支援。但张方还没到洛阳时,司马越已经被司马颖击败,司马越本人逃走,皇帝也被滞留邺城。洛阳这边只剩下了陈眕、上官巳(sì)保着太子司马覃,因为是司马乂的旧将,上官巳根本不拿太子当回事。心想,要不是自己以前的主子司马乂被人出卖,现在在洛阳说了算的还不是自己的人马,哪里轮的上什么太子?上官巳在洛阳城中骄横残暴,甚至带兵闯入皇宫,放纵手下抢掠财物,并放火烧毁宫殿衙署,惹得洛阳城内是鸡飞狗跳,官民惊恐之余表现出对上官巳的强烈不满。河南尹周馥与司隶校尉满奋等人欲刺杀上官巳,不想事情败露,满奋被杀,周馥侥幸逃脱。张方的人马这时终于抵达洛阳城下,上官巳和将领苗愿等领兵杀出城来,企图将张方赶走,却反被张方击败,上官巳只得又退回城中。谁也没有想到,夜间,太子司马覃在城内发兵攻击上官巳、苗愿等,上官巳毫无准备,加之城外新败,只好和苗愿等人仓皇逃离洛阳。司马覃这时不到十岁,何以如此有胆有识?应该是下面的人怂恿甚至逼迫太子反抗上官巳等,当然上官巳本来也不得人心。上官巳一跑,洛阳成了没主的空城。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八月,太子司马覃于广阳门将张方迎进了洛阳。张方这是第二次占据洛阳了,进城之后便再次废黜了太子司马覃和皇后羊献容。这应该还是司马颙的意思,因为司马覃、羊献容第一次被废就是司马颙的主意,这回等于是维持原判。可见,反抗上官巳,迎接张方都不是司马覃能做的了主的。司马颙听闻皇帝已经被带到了邺城,干脆就任命张方为右将军、冯翊太守,镇守洛阳。
司马颙、张方占据了洛阳,司马颖在邺城却呆不住了。王浚的兵马日日逼近邺城,不少官员、士卒因恐慌而逃走,现在只剩下大约一万五千兵马守卫邺城。参军卢志就劝司马颖不如带上皇帝奔去洛阳,那里有司马颙手下大将张方,好歹算是盟友。当晚,卢志将人员安排好后准备第二天佛晓就出发。可等到了第二天,司马颖的母亲程太妃却说什么也不肯走,总是舍不得离开邺城,搞得司马颖也开始犹豫起来。众人一看,都什么时候来,眼看王浚带着胡人就要杀进来了,还磨叽呢。你不走,我们走吧,于是众人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司马颖见状只得与卢志一起带上皇帝和程太妃,在几百亲兵的保护下匆匆向洛阳方向逃去。仓促间,卢志找来几辆鹿车拉上皇帝就走,其余人等只得尾随而去。一路之上,众人只能靠借来的钱买些粗米,用瓦盆就食。到达温县后(今河南焦作),这里是司马家祖坟所在,司马衷想拜谒先人,却发现自己的一只鞋都跑丢了,只得穿上从人的鞋子流着泪祭拜了。走到汲郡时(今河南卫辉西南),屯骑校尉郝昌领八千兵马前来护驾,张方又派其子张罴(pí)率三千骑兵在济水岸边迎接皇帝一行,张方自己则带领万余人马在洛阳以北的邙山脚下等候皇帝车架。当张方看到司马衷等人如此落魄时不禁感慨,但毕竟是皇帝,张方准备在司马衷车前跪拜,司马衷急忙下车制止了。无论如何,皇帝总算安然回到洛阳,可等待司马衷及司马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