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说刀(1 / 2)重生在海洋时代首页

林海平在一个早上悄悄的走了,没有让任何人送。林夕只是送到了门。家门口。丁海平对他摇了摇手。然后带着几名家丁向码头方向走去。

林夕看着其中一名家丁肩上扛着那个白色的小包袱。那是王铁锤给家里的长辈准备的礼物。其中有她晒的皂角米和林夕做出来的肥皂。

林夕转身回到家里,和王铁锤一起吃个早餐。然后再王铁锤的幽怨的眼神中出了家门。到真武庙去上学。

陈先生不知道怎么和那个绝林老和尚很有共同语言,来了几天,便住到真武庙里。

今天。陈先生检查了林夕的功课后,给林夕讲了一首诗,李白的“静夜思”。

但是和林夕在现代读的不太一样。林夕在现代读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陈先生给他讲诗。静夜思,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陈先生仿佛看明白林夕眼中的疑惑对他说道:“你也许听说过另外一个版本那是有人对这首诗进行了改动。

这诗普遍存在于宋代的各种集子里,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很多人说他得之自然,仿佛是李白随手凭空创造出来的,但其实其中前任的作品有联系的这首诗里有陶渊明的诗作。”

陈先生很满足林夕望向自己崇拜的目光继续讲道。

“诗的题目就出自陶渊明的悲风爱敬夜,床前看月光,‘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尾。’演化而来。

还有两晋文帝萧刚的诗作,‘夜月似秋爽,’就是疑是地上霜的前身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则包含了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的诗意。

因为而很多人没有把静夜思跟乐府诗联系起来,有可能是因为它篇幅太短。

可当静夜思是乐府诗的时候,篇幅长短就不是个事儿了。

宋代静夜思就是被归类为乐府诗的,而与前人作品的互文性正是乐府诗的特点之一,它包含了对文学传统的继承。

那么静夜思是乐府诗还是五言绝句有什么区别呢?

乐府诗约等于现在的唱词儿,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就是面向大众的,而五言绝句有可能更私人抒发感情,具体到静夜思里的情感,就是李白想传达的是普遍的激情,还是个人抒怀?

是想安慰他人还是宽慰自己?那么李白就是把自己置身于更广阔的视野当中,为大家提供了在如今看来无比珍贵的人文关怀。”

陈先生看着林夕,面带严肃的说:“欣赏这些古诗。其实人文关怀这四个字儿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古诗的原因。

因为我们需要抒发自己心里情怀的时候。翻开很多古人的作品,却能够感觉到他仿佛在说,你的心情我在乎。

不管什么人在命运的关键时刻,决定自己最终选择的往往是一些平时看起来有些虚无缥缈的因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明还存在着一个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特点,那就是中华文明拥有绵延数千年的系统而且连贯的文字记载。

自周朝以来,我们的文化典籍和史学著作就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这就造成了国人身上往往会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无论碰到什么事,都能在历史中找到榜样。

在探寻救国之路时,就会想起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看到统治者无道,就会想到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国家危机深重的时候,会想到顾阳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看到为国牺牲的英雄,会联想到背负精忠报国的岳飞。

在做生死决策时,会联想到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即使身陷囹圄,耳边也会响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想贪污的时候,想想高祖在人皮庙中供奉的那些填草的人皮。

当然了,如果谁在心底里动了叛国的心思,也难免会联想到那个岳王庙前还跪着的秦桧夫妇。

但凡学习过诗歌的国人,很难不成为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君子,在平常时期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似乎只会高谈阔论,国家民族出了大问题呢?我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就会汇入到拯救国家的洪流。

我们这些普通的国人在拯救国家的问题只要是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去实践。只要这样的人数量足够多,里面总会出现真正能够救国救民的道路。

而一个国家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靠的就是我们的人足够多,总有人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我们并不全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多,而是因为我们的总人口当中,受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太多了,包括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老百姓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至少也会通过戏曲,故事和人们的口口相传。知道杨家将、岳飞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也都知道中国曾经有过强大的过去。

普通人虽然未必人人都有牺牲的勇气甚至为了一些东西,还会出卖一些人,但因为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他们会认同和尊重那些为国抗争的英雄,他们会给这些英雄们以巨大的支持和精神力量。这就是中华的底蕴,是汉民族天然存在的共识。

这是一个能够延续几千年文明的国家独有的一份财富。就像公羊学派说的那样,十世之仇有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