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5乡试1(2 / 2)重生在海洋时代首页

光看题目,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也着实让人费解,但先前魏先生在给几人做培训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些考官选取的截搭题万变不离其宗,任你千变万化,还能脱离得了四书五经?

破截搭题最要紧的一步就是就是找到这些文字的出处。如果实在你找不到,那就把这些字一个一个的拆开,用不同的分割。变成好几句话,然后再在四书五经找,其实这就是截搭题中最难的部分,总之就是一个字“拆”。

这道题只有四个字,那就按照魏先生说的一步一步来。林夕目视着第二道题的几个字。七、十里子?

七十、里子?七十里、子……

林夕眼中一亮,《礼记.王制篇》有云:“……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天色微暗,林夕将这篇八股文的最后一段话,用感慨的语气写上古之诸侯,田有定数。

林夕这篇八股文写的总体意思就是反对现在大明的藩王占有广大肥沃土地。在文官看来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这时那位巡视的外帘官,又走到了林夕的考号之前。看着昏黄的夕阳中奋笔疾书的林夕一时间怔住了。

他刚才另一个方向臭号的考生已经吐了七八回了,可是咱这个考生一点也没有坐在臭号考试的感觉啊,吃的好,睡得香,也就罢了,可是这人还能做题也不受隔壁厕所的影响。

这时的厕所虽然没有以后几天的味道大,但是也已经有透人脑仁的臭味传来,熏的这位巡视官。看了林夕一眼,便转身离去了。

写完后放下毛笔,看了一遍自己写的这篇八股文,满意的点了点头,待墨迹已干,林夕便收了试卷,小心的放入了试卷袋中,挂在了一边的墙壁上。

此刻天上的太阳已经落下了地平线,天已经有些黑了。

林夕又把箱子中的肉脯全部拿了出来,用准备好的铁钎子将他们全部穿上,然后把炭火盆点燃,放在上面进行烘烤,不一会儿肉香便飘散出来。

林夕根本不管肉香飘的怎么样,林夕此时鼻子中是闻不到任何香味儿,只闻到了满鼻子的臭味。

林夕闭上眼睛,开始一块儿一块儿把签子上的肉块吞入腹中。林夕在吃饭的时候看看自己的砚台,里边的墨汁完全用干净了。林夕对自己磨墨的功夫十分满意。这样就不会有留下残墨污染试卷。

夜色浓郁如墨,随着夜色降临考场的还有呼啸的风,风力很大,为闷热的考场中带来了丝丝清凉。在这清凉的风还有带来隔壁的异味,受此摧残最深的便是臭号。

远处传来了某位仁兄呕吐的声音,在寂静的深夜里,异常明显,大约也是跟自己一样的倒霉蛋吧。

经过魏先生的培训林夕对现在的味道还能忍受。他把被褥铺上,躺在考号中给自己道了一声晚安。便在满耳的嗡嗡声中,沉沉的入睡了。

第二天。清晨,万籁俱寂,远在天边的晨曦缓缓俯视考场,洒下蒙蒙的亮光唤醒沉睡的考生。

林夕按照自己的生物钟,伴随着太阳的升起而睁开双眼。然后林夕抓紧时间洗漱,又上了个厕所。

回到考号后林夕觉得自己可能要忍受不住了。然后从身后的考箱中从中找出来了一条棉布枕巾,这是生母小姚氏在家里给自己做的。

这个东西看着好像是这条镂空用棉布做的的枕巾,林夕从行囊里取出来一柄小刀子,将枕巾的几处连接挑断,就出现二个相连的方形的棉布和一条长长的布带子。

林夕将这两个方形的棉布重叠在一起,然后在考箱中翻出一些细碎的木炭。放在两块的布中间再用另一块布将其上口包住,再用长袋子将两边拴牢。一个简易的双层口罩就做成了。

林夕将这个简易的口罩戴好深吸了一口气。活性炭吸附的效果很好,几乎已经闻不到异味了。

即使身处臭号又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自己做个活性炭口罩就是了。

这个方法是林夕经过九天的在茅房旁边煎熬之后想起来的。活性炭有吸附异味的作用。然后林夕就自己设计了这块枕巾。

林夕做出来之后,试验了一下,效果还可以,就给每人都准备了两块枕巾,并且紧急制出了一批活性炭然后密封在罐子里拿到了广州。

林夕在进入考场之前,每人分了一罐,包在一个纸包里当做普通木炭带进了考场。并且教授给了其余几人制作口罩的方法预防可能被分到臭号。

不过也有一个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在这个时间戴口罩有些热,所以林夕才忍受到实在忍受不了之后才把口罩戴上。

这个时候林夕觉的腹内异常的饥饿,肚子已经叫了好几次了。

林夕从考箱中拿出果脯。然后摘下口罩,顿时一股恶臭迎面而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林夕戴上口罩之后在这一摘下口罩,居然有一种呕吐的感觉。

林夕忍着呕吐的感觉,把手里的果脯一个一个的丢在嘴中。

后来干脆林夕将口罩蒙在鼻子上。然后闭着眼睛坐在那里咀嚼手中的果脯,大概吃了20多个,感觉到有些饱了,便用清水洗了洗手,并用毛巾擦干,又把口罩重新捂上。

糖这种东西是最抗饿的。所以根据剩余食物量,林夕便计算着吃自己的每一顿饭。

根本不管自己饱不饱或者饿不饿,只要到时间就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自己的体力,把这场试考完。

林夕边吃饭边在心里默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林夕处理完口罩和肚子的问题,看起了第三道四书八股文的题目,“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也是大家经常见经常说的一句话。

其实这个题目一点也不难,到了冬天,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掉叶的,其实无非是说松柏不屈不挠的高风亮节。

朱熹对这一章做注就用了两句话。“小人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欲学者必周于德。”

所以,这道题也就是一道托物言志题,大约从多个角度将松柏临冬不凋,不屈不挠的气节和品质,然后再表达自己思想境界跟松柏一样高风亮节就是了。

很快林夕就构思了一篇八股文,林夕一边构思八股文,一边轻手轻脚的在砚台中滴入一些清水,然后拿着墨条仔细的研磨,当他构思完毕之后,墨也磨好了。他用毛笔蘸着漆黑的墨汁在草稿纸上挥毫,会不一会儿,一篇文章便一蹴而就了。

外面监考的军兵已经几乎目瞪口呆了看着林夕在那里挥毫泼墨,这一晚上换班才回来,就发现自己负责的看管号舍这位主咋弄了这么一副奇怪的装扮,把一块破布蒙在了脸上而且坐在那里丝毫没有一般坐在臭号考生的正常的反应。

仿佛那是臭味不存在一样,就连自己这些站班的兄弟都是站半个时辰,然后换换班,不然自己都受不了。这家伙长时间的待在这种环境里,居然能够岿然不动自顾自的去进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