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后,杨应能带着朱文玉、贾斯汀、雅各布南下了。
作为麻林国最大华商,祁少丹埃米尔拥有两艘桨帆船,两艘专门用于远航的大三角帆阿拉伯船。
桨帆船长约三十米,宽约五米,高约六米,中间有一根桅杆,上挂一面纵帆,中层甲板两侧各设有二十个桨窗,长长的船桨深入大海,每根需要两名黑奴才能摇动。
底舱是水手休息、储藏货物、淡水之所,首层甲板则是水手平时休息、作业的地方。
这样的桨帆船由于储藏货物较少,显然不能用于远洋贸易,不过是往来非洲东海岸一带,特别是通过赤道无风带的专属船只罢了。
如果需要往来印度、红海、波斯湾,桨帆船自然高大得多,需要的桨窗、奴隶也更多,同时会船首悬挂一面三角帆用来逆风航行。
既然需要奴隶来划动,那么船只本身就不可能建造的太过坚固,否则就算有再多的奴隶也划不动,看起来巨大但十分轻薄,一旦遭遇风暴就会万劫不复。
那时,太多的桨窗反而会成为摧毁船只的帮凶。
故此,就算有大型桨帆船可以往来红海、波斯湾、印度一带,也需要贴岸航行。
大三角帆船就不同了,如同后世的帆船比赛那样,只要有风就能在任何情况下航行,而在大海上,除了赤道无风带,任何地方几乎都有强风,于是大三角帆就应运而生。
商行的两艘大三角帆船规模比桨帆船差不多,但内部空间却大得多,有两层空间可用,自然可以装载更多的人员和货物。
阿拉伯人拥有自己的星盘、罗盘(估计来自中国)、航海图,并可通过天空的太阳、月亮、北极星来定位,显然是后世大航海时代欧洲人直接的老师,这一套东西朱文玉以前学过,再用杨应能的大明牵星术相关资料,两相印证之下,自然精确得多。
说是要向杨应能学习中国古代的牵星术,不过作为后世的船舶工程师以及古代航海的爱好者,实际上已经懂得七七八八了。
但朱文玉的心思显然不止于此,他自己在学生时代就亲手制作过指南针、六分仪、望远镜、扇形计程仪、航海钟以及各种帆船的模型,到了阿尔卡萨辛有当地工匠的协助,就能将这些东西制作出来。
当然了,火枪、火炮也在其列。
当时在学校他在试验室或者野外偷偷制作这些东西时还曾受到同学的嘲笑。
“都导航时代了,还捣鼓这些东西做什么?”
朱文玉当时淡淡一笑。
“准备穿越到古代用”
当时双方自然都在开玩笑,没想到一语成谶。
他真的穿越了。
前往百里外的阿尔卡萨辛,开上一艘桨帆船就行了,时下还是一月份,正是北风强劲之时,在纵帆的带动下船只迅速朝南驶去。
船只很快抵达了基利菲河出海口,河道宽约一里,两岸森林茂密,其中最多的自然是此时遍布肯尼亚海岸的“马林迪”酸果树,此时降下风帆,让奴隶桨手划着往里面行使就是了。
往里行驶了约莫三里,基利菲河南岸一个河湾处赫然出现了一座小城。
小城前面是一条林荫大道,宽约一丈,大道并非笔直,弯弯曲曲的,若非朱文玉提前知晓,从河道往里面看是见不到城堡的,只隐隐约约见到部分建筑物的顶部。
码头也是用栈桥做成,上面有大约三亩地的广场,歪歪扭扭坐落着几间木屋。
见此情景,朱文玉不禁暗叹:“我在马林迪也待了十几年,竟然不知晓还有这样的地方,只知道这里有一个简易码头,父亲、杨应能两人可算是煞费苦心了”
这里的河水显然极深,栈桥只有短短的一截,停靠后朱文玉、杨应能、贾斯汀、雅各布四人便带着那个木箱子走了上去。
一间木屋里走出来两个人,一老一少,都是阿拉伯人装束,但老者明显是中国人模样,少年显然是中国人与阿拉伯人的混血,两人面目间依稀有些相似。
朱文玉隐隐约约记得似乎在哪里见过这两人,但却记不起来了。
那两人显然认识他和杨应能,走到他们跟前后就按照中国人的礼俗抱拳施礼。
“见过埃米尔,见过杨总管”
杨应能介绍道:“这位是侯禄,来自泉州的华商,也是这里的总管,这位是他的儿子侯赛因,埃米尔,侯赛因今年也是十五岁,不过十岁那年就跟着大人跑船,精通大食语、波斯语、马尔加什语,就连黑人语言也略知一二”
能够精通这四门语言,基本上就能在印度洋一带横着走了,朱文玉虽然从小就学习过大食语、波斯语,但班图语、马尔加什语却从未学过,看向侯赛因的目光不禁炽热起来。
侯赛因躲过朱文玉的目光,说道:“在下让人将马车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