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水流下来,会让这个水车的水轮转动起来,这样水车上面的叶片就会载着水起来,把它们盛到这些不同高度的竹节里面,然后顺着这些竹节,灌溉附近的田地。”
农人兴致勃勃地给马车上的众人讲解这台水车的作用。
见多识广的中年很快地意识到了什么。
“这莫非是槔?”
不对。
他很快自己否定了。
所谓的槔,出自《庄子》一书,它写了这么一个故事,鲁国的端木赐,也就是孔子门生自贡南游的时候,路过汉阴这个地方,看到一个老头抱着木桶在给干涸的土地浇水。
那是来来往往,反反复复啊。
聪明的子贡呢就给他支了个招,让老头去找根长木头,把它中间挖个槽出来,然后呢,在靠近水源的那端绑上木桶,而在另一端挂上重物。
你要取水的时候,就把绑木桶的那段往水里摁下去,然后松开力气,这木槽呢就会因为另一边重物的力而迅速地弹起,然后让桶里的水流顺着木槽流过去。
这其实用的就是杠杆的原理。
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这跷跷板不可能太长,一是木头不好找,二是操作不方便,根本灌溉不了较远的距离。
而眼前这个水车,却可以用巧夺天工来形容。
首先,它完全是自动的,依靠水流让其动起来,其二,它并没有像子贡说的那样,受限于木头,而是选用了劈开的竹节,一段一段地连接,让涓涓流水延绵开去,让灌溉的面积一下子就覆盖到了很广的距离。
看懂了这部分的中年人忍不住插嘴询问:“敢问两位,这个水车能够灌溉的范围是多少?”
“一座水车大概少说能灌溉两百亩,多了能上三四百。”
“两百到三四百亩?”中年人略微估算了一下,不禁感到震惊。
秦商鞅废井田后定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六尺为一步,一亩其实相当于五百平方米。
也就是说,一台水车能够覆盖的范围约为十五万平,而江南有特殊的水利优势,根本不缺水渠。
并且他还发现了一件事。
就是这边地形以丘陵为主,因为高度差其实不是很适合种地的,但是有了这个水车之后,有了方便的引水渠道,这人力成本节省下来,能够耕种的土地会大大增加。
那两名农夫,在收了钱之后,便很快地提桶离开了。
毕竟灌溉是一回事,耕种又是另一回事了。
而那名中年人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眼前的水车烙印在眼中一般,深深地看了许久。
马车继续向前,车上的人依旧在讨论刚才的事。
那名负责驾车的亲信侍从,颇有一些不以为然:“这东西要真有他们说的那么神,那他们还来抬水干什么?”
他自以为找到了那两名农夫话中的漏洞,但车厢里的中年人却严肃地纠正道:“不,我刚才仔细地看了那些竹节的连结,不得不说,这个机关器制作的实在精妙。它完美的解决了槔无法将水送远的问题,你们看看山上。”
众人闻声,抬头向附近地矮山看去。
“这一带山上到处都是竹子,原来如此,要制作这些灌溉的水道,他们只需要就地取材,反倒是节省了挖沟渠的工作。”
“但是这水如果一直浇,不也会涝死吗?”
“爹爹,这个我刚才看了一下,只要转动靠近水车最上面一截的竹节,就可以在不需要灌溉的时候将它移开就行了。”
这下,就连亲信侍卫也没话说了。
因为过去普遍的做法,是把水渠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