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第八节 月湖制(2 / 2)郑源的猜想首页

丁月湖,晚清通州人,博闻强识,以书画著名,曾著有《印香图谱》一书。

旧时的香印,又称印香、香篆等,以各式香品制成的香末以各种式样的木刻镂刻出篆文的模板脱制而成,香末呈线状盘旋萦绕,如同连笔图案或者文字。最初用于寺院诵经计时,后经过文人们的历代改良后,香印被开发出不同的样式,万变不离其宗,香尽而时尽。所以,又称“无声漏”,意为无声的滴漏(计时器)。

为了方便脱香印,焚篆香的炉具一般是盘形,有的上面还会盖上镂空罩盖,方便烟雾透出。

丁月湖深感旧时印香炉粗陋不可供幽赏,四十多岁的时候创新性的将香炉与篆印相结合,香炉做成数层能开能合,不拘如意、海棠、菱花等款式,最上一层用于焚香,上方炉盖的透雕图样方便香烟徐徐透出,中间一层放置香料,最下层放置香铲之类的小工具,配有与香炉同等形制的香压和镂空香模,每一层收纳井井有条,焚香需要的所有物件能全部收纳进香炉形制的盒内。

丁月湖所设计的香炉最大特点便是,制作香篆的香模有各种款式,不管是秦汉瓦当,还是鸟虫书篆,造型百变,意趣无穷。

后称这样的香炉式样为月湖制。

丁月湖制成香炉后没过几年便去世了,经过多年流转,原款寻找颇为不易,大多为后世仿制。

阿公颔首道,“嗯,保存得还算不错,是真品。怎么寻到的?”

年轻人答道,“是母亲在香港的旧货店里掏到的,老板以为只是寻常用具,所以也没当回事,扔在一堆破烂铜器里。”

“时不复古啊,现在年轻人流行香水什么的,都是国外的玩意儿,没有多少人在意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了。”阿公拍腿叹气,“想当年,香港码口便是转运菀香的香料埠口,香港二字也是由此而得名。自从东莞的菀香产量日渐稀少,再加上清政府下令迁海后,菀香贸易衰落,后人能记得的也不多咯。也难怪老板不识货。”

年轻人深以为然,“这些年,家母一直收集各类旧物,想着有一天可以把它们集结成册,也算是一个传承吧。”

阿公点头称道,“你母亲很好,你也很好,有你们这些年轻人坚持,香道就能继续下去。”

年轻人汗颜,“我们做得还不够,很多东西不懂,还得向您请教。”

这位年轻人,就是李奇楠。当年,他曾频繁上门请教,有时郑源在家,有时不在。大部分时间,是阿公与他细谈。印象里,寥寥几次的见面,随着时间的淡去模糊成了一个影子。

阿公曾说,现在还有年轻人愿意潜心研究这个的不多了,人心太浮躁,国外新奇玩意冲击太大了。现下年轻人喜欢的,是欧美流行的那些东西,电影、音乐、服装,整个潮流跟着国外走。对自己的东西,反而关注太少,觉得太土太过时太繁琐,不愿意费时间花精力去琢磨。

难得有人真心喜欢,能教一点是一点吧。

郑源好奇的问,他这个名字是不是跟“奇楠”的那两个字,那不是跟大伯和爸爸一样咯。

奇楠,是沉香里一个特殊种类,又名迦南、多伽罗,是沉香中的上品。它不像普通沉香那样遇水就沉,反而是半浮半沉的情况较多,质地柔软,常态下也能散发淡淡清凉气味。

郑源曾不只一次抱怨,她这个名字取得太过简单,比如,大伯的郑生结,爸爸的郑书结,多好啊,以香字命名,好记又好听。

外公但笑不语,抚上她额头,像是安慰一只喵喵叫的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