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要学习成为心的主人,而非随心妄动。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光明,找到自己我们才有可能点亮自己的理想与光明。借着别人的理想光明自己的黑暗,还美其名曰为合法途径,这跟盗贼没有两样,只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小人行径,希望别顺带把自己的良知也盗光了,只剩下黑暗的无明。我们都应该成为大人,成熟的大人。大人和小人的区别不在形状和身高,也不在阅历和年龄,而是差在如何管理被蒙蔽的阴影面积和被敞开的光明记忆,内心亮堂就不怕身子走歪。
每个人眼里都曾经有光也曾经黯淡,但都离不开和自己的较量。人的本自具足不仅仅是寻找光明的能力还应该有驯服黑暗的魄力,驾驭从来都不是面对弱者的,而应该把矛头指向自己的无明。依靠弱者才能彰显威信,那只是脆弱的威武,还谈不上自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需要有寻找巨人的目光,也需要巨人愿意让你攀登,才有看得更高更远的眼量,不对等的依附,最终还是容易不欢而散。
从小被比较,尤其是生存在贫富差距悬殊地区的孩子总是容易自卑的,以及上下都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在育儿字典里,不应该再有“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词条,而是应该增加“你的独一无二,我永远支持”的信条。因为越自卑越容易通过或逃避或否认或彰显的方式来支撑外在虚假的完美,不管哪种动词都只能在偏离中取得短暂的心理安慰。越长大发现其实没有人没有自卑的影子,我们不可能每一面都是自信的,职场里威风凛凛,家庭中还颐指气使那是自负;工作中唯唯诺诺,亲戚面前抬不起头,也容易压垮自己,并且可能还会成为一种隐形的冷暴力,压到极点也可能害人害己;其实即使是位居高位的老前辈,在自己的孙子辈面前相信也能看到不同的姿态;在熟人圈里挥洒自如,陌生人前战战兢兢,换了场景我们内在就会自动切换适应的模式,仅仅是看不到更完整的自己,并且也是过去标签记忆的另一种呈现,以及我们赋予这种标签的定义罢了。自卑和自信之间其实差一种正确看待的目光,对人对己才能有更多的互助与体谅。
人类在驾驭语言之前,应当知晓语言和承诺之间的关系,可以兑现的请用行动嘉许,无法兑现的请别轻言。尽管在当今的成人世界里,言语的滥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因而可以觉察的每个当下请保持更多的良言,或者沉默有时候也更胜于言。有时候严厉的话语也可以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完全取决于所处的场景。以及“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的存在,境界未现前时,任谁都无法真正表达理解的深意。如果面对孩子和保有孩子心态的年轻人,你的食言TA会一一装进内心的收纳盒,等到哪一天关系的信任不再牢固时,可能连根由都不知道该从何处找起。只是客套的话以及敷衍的表达已经成为了成年人之间的礼貌性用语,唯有守好自己的口德,那不管别人如何开空头支票,我们也能淡然处之。
其实如果我们可以回到生命的源头,知晓孩子都是带着自己的生命地图来到世界上的,也许就能让不必要的伤害别再延续。只是父母容易以白纸的方式随意改造,如果父母没有先回到自己的位置再把孩子带到世上,也较难接近孩子的本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裹挟,即使有所坚持仍然有心无力。但不是每个父母成为了父母就是成熟而不再生长的,正如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少父母可以真正感恩孩子的到来是一份特别的礼物呢?
只是绝大部分人可能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但都是第一次成为孩子。
有时候情绪是互相激发的,谁先觉察到情绪谁才更有主动权去改变,但情绪迸发的当下确实难以保持清醒,因而如果可以了解各自的能量构成,会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缓冲地带的形成都来自长时间的觉察练习,当关系有了适度的相处距离和观察空间时,激烈的冲突才有可能得到遏制。有些人的人类设计在一开始会不得不模仿身边人的语气,即使无法承诺仍然会夸大其词,但TA本人可能还不自知。因为作为吸收器和放大器存在的阶段,只能把事物的每一面都先装进来,也为了那个时期场域的人群一些负面的反馈,也许负负得正,也算是一种平衡,重要的是留待日后的反思,如果对方还能记起来的话;有些人的设计一开始就只是安静地收集信息,对于开口说话慢的孩子如果可以提前了解TA们就是这样的设计,说不定也可以减少对孩子的强迫性干预和焦虑情绪,进而为孩子找到正确的交流方式。孩子们从一个特定的环境,换了另外一个全新的场域有时候语出惊人时也会让孩子陷入沉思,因为不明白这是来自哪个时期的积累,有时候也会认不出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父母能够先找到自己,也将懂得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化解不必要的焦虑,这样双方也就不至于抑郁成疾了。
越来越多的预防治疗或者是前置的健康管理,其实都在不断接近生命源头的对待处理。部分医学先驱的亲身践行,都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使命,才有了更多人的生命价值。事实上,即使是后知后觉的应对,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当我们越长大越能够学会放下对自我的偏执时,就不那么容易落入自我证明的怪圈里,在不明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之前,不要轻易地耗光自己,也别纵容自己折损别人。尽管我们都曾在不同关系里做过一个阶段的受害者和加害者,体验受害者的卑微,也体验加害者的痛快,但这都不适合成为一个长久存活的人设。当我们可以跳脱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只是纯然地表达存在的真谛时,也会更加明白只有自己的允许伤害才得以发生。
因为任何从每个人身上发出的意念最终都将原封不动地回到每个人身上,不管反射弧有多长,时间总在为我们公平记账。因果是会突破时空跨度的,但其实只是守恒定律的客观呈现,不然我们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没有任何无形规条约束的话,那任何人都可以为所欲为了,世界也将会是另外一番模样。人有千算,天只一算就能秒杀绝大部分不守规则的人。也包括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博弈”,人若胜天,天不语;天若胜人,整局空。如果没有建立对大道规律的基本认知,我们就只好成为随波逐流的弃子。
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贵在自知,不言自明;
但请相信总会有人默默为良民请缨;
这个世界的规则也终将由更多的良民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