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同知古翔麟(2 / 2)南明之重炮帝国首页

言罢,一鞠到底。

高羽心头微微一热,明朝末期出现了很多膝盖比面条软,头皮比牛皮痒,脸皮比城墙厚的官员,但也同样出现了很多志士仁人。

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缢殉国、立战而死的官员志士无数,光后来被追谥有据可考的就多达八千六百多人。他们大义凛然、壮烈殉国、从容就义、就义前每每慷慨赋诗。明末绝命诗在数量上是空前的多,以至于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成为一大奇观。

不得不承认,明末自崇祯朝开始虽然很不成器,竟让一伙通古斯野人給夺了江山,但他它却是最有骨气的一个王朝。不光有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还有无数臣子杀身成仁,为国尽忠。

可惜,可叹,亦可悲。

高羽牵过来一匹马,邀请古翔麟与自己同行,带着放出来的一众大小官员,浩浩荡荡的去往府衙。

那里的百姓更多,因为很多百姓还弄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听到很多的传言,并不确定,都来去衙等答案。

许多人一看古翔麟和原来被抓的官员回来,那些剃成金钱鼠尾的官员和兵头都消失不见,顿时大声欢呼。

曾经熟悉的一切,回来了。

古翔麟下马走到府衙大门口,先拱手作揖,道:“延平的父老乡亲们,前些日子,叛贼柳元、黄世良窃城投降鞑虏,逼迫满城剃发易服,行人神共愤之举,让大家都受苦了。老夫不能阻止他们,有罪,今幸得延平巡检使司通判高将军帅兵驱逐鞑虏,光复延平,才捡回一条残命,若是寻常,老夫定上奏朝廷请罪,然圣上被戕,新朝未立,老夫厚颜受高将军和诸位父老请托,暂时主持延平政事,待到新君册立,朝廷派来新官,老夫再行请罪。”

说完,又是一揖到底。

在场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关心时局变化的文人士子,闻言齐齐鞠躬回礼,一位老者道:“延平出了贼官,也出了古大人这等忠臣义士,古大人理当继续主持延平事务。”

“对,古大人也受苦了!”

“古大人,延平需要您!”

“……”

人群纷纷附和。

高羽眉头扬了扬,看来自己有必要着手收集福建官员的背景资料了。古翔麟在延平明显很得人心,这样的人,是自己必须要拉拢的。

又说了几句,古翔麟拱手对高羽一礼,对众人道:“父老乡亲们,这位便是驱逐清贼和山贼,光复延平两县一府的高将军,请高家军为大家说几句。”

众人齐齐刷刷看向高羽,“高屠夫”大名自收复大田县开始,在延平就如雷贯耳,杀的山贼人头滚滚,驱赶贼帮就跟赶鸭子似的,是一员猛将。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高羽的形象应该换一个字,关羽,或者关羽的结拜小弟张飞,跟戏文里装扮的一样,浓眉髯须,铜铃大眼,一眼瞪过去就能把人活活瞪死。

可现在一看,这哪里是什么虬髯壮汉,就是一个英武的少年郎,腰背挺直,身着鳞甲,斜跨腰刀,称得上丰神俊朗。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若不是古翔麟介绍,众人还以为高羽只是高家军的一员少年偏将。

高羽走上台,对着外面足有上千人的延平百姓,拱手一抱,大声道:“延平的父老乡亲们,自辽事起,鞑虏荼毒我大明已有数十载,整个北国已血流漂杵,生灵涂炭,而今又占我南都,戕我圣上,荼我汉人衣冠,鞑虏非我族类,必将像蒙元一样继续兴兵南下,其祸远甚于蒙元,我等亦无法逃避,国之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乡亲们,这是汉人的大劫,犹如五胡乱华,本将将效仿冉闵天王诛胡,驱除鞑虏、护闽地不受鞑虏荼毒。

同时本将告诉诸位父老一个好消息,唐王受天命护佑,已出南都南下,本将在此宣布,将奉唐王为大明正朔,兴兵抗击鞑虏,匡扶社稷,为延续我汉人江山,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番话慷慨激昂,令人振奋,围观的人群纷纷颔首。

就连古翔麟也是眼睛一亮,唐王即将南下?这可是一个好消息,大明失去中枢,当下最紧急的事情就是再立新君,重建中枢,否则群龙无首,必被清贼叛臣所趁。

只不过他脑海中也掠过一丝疑惑,唐王是远藩,血脉上是不是远了点,潞王比较合适。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刻最符合条件的潞王,已经主动投降满清,并且上书清廷:念原藩卫郡蹇遭逆闯之祸,避难杭城,深虑投庇无所.幸际王师南下救民水火,即率众投诚,远迎入境。对清廷给以“曰费”、“房屋”感激不尽,表示要“结草衔环”、“举家焚顶”祝颂清朝统治者“圣寿无疆”。

是一个膝盖比面条还软的朱家子孙,原以为姿态低到地下室能逃过满清的屠刀,结果自跳火坑,白白丢了性命。

满清杀起朱家子孙来,是务必斩草除根,绝不手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