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舍老板缓缓接过墨块,端详了良久。
就在胡开文惴惴不安之际,老板突然抬头,眼中射出赞许的目光:“很好,很好!这墨色、墨质、墨形,贤徒果然下足了苦工夫。
不过嘛,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什么?”胡开文愣住了,不明白老板为何会这样说。
就在此时,老板忽然站起身来,缓缓踱步到墙边,取下一幅古画,平淡无奇,却仿佛另有所指。
“你可知,这副画是何人所作?其中有何妙理?”
胡开文仔细一看,画中只是简单地描绘了一个老者在林下采撷物品的情景,看似平凡。
他摇了摇头,示意不解。
哑舍老板这才解释道:“此画描绘的,正是古代墨家先贤的一个场景。
他们在丛林中采集那种罕见的'水银汞'做原料,用以炼制出至纯至醇的上品墨料。
而你刚才雕刻的这块'秦权墨',其实便是以这种'水银汞'为炼墨原料的一种品种。”
胡开文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那一点”差距,正在于墨料原料的纯正与否。
哑舍老板如此说,是指出他制墨过程中,未曾用上最珍稀上乘的原料,所以难免有所欠缺。
老板见胡开文终于有所悟点了点头,继续缓缓说道:“墨道之精华,不仅在于雕刻技艺,更在于对这项古老手艺的领悟和体认。
墨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文人品性修养的一种投射。
只有内心有墨,方能将这份情怀注入墨料之中。”胡开文恍然大悟,不禁惭愧不已。
原来自己一直囿于墨品的形式雕刻,却忽略了内在精神的修养。
难怪他费尽心思雕刻出这块“秦权墨”,老板却说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儿。
“多谢老板指点迷津,鄙人这才知道,自己之前的修为实在太过肤浅了。”
胡开文诚恳地说,“还请老板赐教,教导贤徒如何修身养性,做一个合格的墨家人。”
哑舍老板微微一笑,颔首示意。
于是从那天开始,他悉心教导胡开文墨家的修身之道——克勤克俭,淡泊名利,寡欲知足,任何一丝浮躁的心理都将影响到墨料的品格。
与此同时,还要涵养博大的气度,广纳艺术营养,方能将书墨艺术推向更高深的层次。
胡开文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这些入化之道,其内在修为上日益精进。
他终日潜心钻研,将平生用功处处体现在墨料之中。
这一次,他不仅雕琢墨料的形式,更注重墨料的精神内核,将自己纯净稳重的品性一并注入其中。
终于,又一年过去了,胡开文再次雕刻了一批全新的“秦权墨”。
这一次,每一块墨品都透着一股沉稳的气度,隐含着制墨家的性情和胸怀。
他再次拿到哑舍老板面前,有些忐忑,却也坦然自信。
果不其然,当老板把玩这批新墨时,脸上便露出了由衷的赞许之色。
“很好,很好!贤徒终于通过了这一关。”
他拍着胡开文的肩膀说,“这墨品不但形神兼备,更蕴藏着你对墨道的至高领悟。
从今往后,你终于可以踌躇满志地投身于墨坛之林,施展你的墨道造诣了!”
从哑舍老板那里获得了认可,胡开文心中的执著终于得到了圆满。
他明白了墨道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人生品性的体现。
有了这层领悟,他的墨品自然就出神入化,独树一格。
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对墨道的高深理解,胡开文很快便在墨坛中赫赫有名,举世无双。
他的“胡开文墨庄“更是遐迩闻名,成为墨家中的扛鼎之作。
一时间,他成为了墨道之最高学府,无数学生慕名求教。
就连御书房也对他的墨品垂涎三尺,下旨御赐“天开文苑“四字匾额,宠遇有加。
从此,墨品行销海内外,声名远播,开创了墨家鼎盛的新纪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