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的时候,赵父从县里回了一趟,文雀二叔家的大堂哥要成亲了,虽然分了家,但是作为大伯,赵父是必须要参加的。
文雀三叔一家也从县里回来。
乍一见面,三叔一家,虽然表现的彬彬有礼,似乎与原来一样,但那种高高在上的疏离还是比较明显。
因为分了家,且赵家最有出息的老三是这样一个态度,赵家的亲戚们对赵父赵母自然比较冷淡,赵奶奶、赵二婶一帮人自然也少不得说一些阴阳怪气的难听话。
因着文云的事情如愿了,赵母对于其他人的话也不太介意。
只是赵父这么多年,他对亲人感情还是很深,突然受到父母兄弟的冷待,心里还是很失落。
说来也怪,文雀堂兄成亲后不久,赵爷爷的病竟然真的好了起来,文雀想:“这也算个奇迹吧。”
在三叔和三婶的帮助下,成亲不久的堂哥去了县城一间铺子里做伙计,等说是等他干熟了,再帮他盘下一个铺子自己做东家。
村子里的人听了,大都羡慕不已,更是可怜赵老大,眼看这到手的富贵,竟让他自个给洒了。
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时光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除夕就要到了。
年关将至,学堂早早就放假了,文雀最近也跟着姐姐们一块学绣花和打络子,虽然还不熟悉,但打打下手还是可以的。
事的时候依旧和哥哥去山里捡柴火,挖野菜喂鸡,但因为李氏的叮嘱,哥哥文书不太敢带着妹妹再往深山里跑。
腊月二十七的时候,赵父风扑尘尘的从县里回来,孩子们都高兴地围着他转。
一个来月的时间,他突然变得又黑又瘦,看的赵氏一阵地心疼。
“他爹,在外面可没少吃苦吧。”李氏拉着赵父左看右看。
“哪有,不过天天背背东西罢了。”赵父摇头道。
“天天搬重东西,那还不苦呀。大丫,快去烧点水,让你爹洗洗,晚上再给你爹弄点好吃的。”
“好呢,我这就去。”文云忙不迭的跑出去。
“大姐,我去烧火。”文雀跟着道。
“娘,前两天下完雨,地皮菜应该都出来了,我去摘点,晚上炒鸡蛋给爹吃。”文梅拿出篮子跑了出去。
晚上,李氏难得的蒸了馍馍,炒了鸡蛋。掰开馍馍,夹上地皮菜炒鸡蛋,吃起来都格外鲜美。
收拾完,一家人热热闹闹坐在炕边说话。
“这次挣的钱,大部分都买了粮食和过年的东西,怎么也得让孩子们过个热热闹闹的年。”赵父说着,拿出一个小袋子递给李氏。“还剩下的600多文,你收起来吧。”
“现在地里活不多,我接了不少绣活,算下来也挣了800多文。”李氏笑道,“明天再把东西分一分,拿些去孝敬爹娘吧。”
“成,过完年,干完地里的活,我继续去县里干活。”
“嗯,开年还得把房子重新刷下,屋顶得修补,文书的束脩也要准备,这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李氏数着铜钱道。
“雀儿,本来想让你继续念的,只是,唉......”李氏看着文雀内疚道。
“娘,我没事。”文雀知道家里的条件,支撑不了两个孩子念书,虽说束脩不多,可对他们家来说,还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在念书上,她比哥哥还有天赋,只是这世道,家里有钱还能让女孩子念上几年,可他们家现在这样的情况,吃饱都只是勉强。
不能说父母偏爱儿子,事实上确实只有哥哥念书才能搏一搏出路,她念书于家里确实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娘,我想学的话,可以让哥哥教我嘛,这可是一份钱两人花。”文雀赶紧笑道。
李氏拉着文雀的手道:“都怪爹娘没用。”
文云也红着眼看着文雀:“都怪我。”
“哎呀,咱们村好多姑娘都是大字不识,我这几年都认识多少多字了,比他们可强多了。”文雀赶紧抱着文云说道。
“等爹后面挣了钱,再送你去念书。”“雀儿,我也给你挣钱念书。”
“哎呀,我爹我娘,还有我姐姐怎么这么好,嘻嘻。”
“雀儿,合着就我不好是不是,你个小没良心的,哼?”文书虎着脸道。
“哥哥好不好,得看你以后书念的好不好,念好了就好,念不好,那你知道我的意思哟。”文雀捉狭到。
“看我不收拾。”说着,快步走过去,直挠的文雀笑倒在炕上。
“哎,你们两个,快别闹了,小心掉下去。”李氏忙拉着两人。
“不过,文书啊,家里这可是挤出钱给你念书,你得好好念,回来要教妹妹的,知道不!”赵父看着儿子语重心长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