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7、战场和谈判桌(1 / 2)半道天子首页

风波亭改为讲武亭后,讲武亭培训效果很不错。

因为培训的东西大多数军官都是懂的,他们早已熟悉,这是军官的基本功,如今不过是改一个标准。

不过这其中也发现有些军官素质不达标,基本功不牢靠,根本不知道这些行军准则,军规条例,天天被罚,都快哭了。

只要考核不及格,下次还要参加。

培训进行得如火如荼,大量军队每天排队前往上林苑。

军官们都以能去上林苑为荣,新版全军统一的军规条例逐渐推行开。

郭天子有时间也会亲自到讲武亭那边去视察,乃至亲自考评军官。

他知道自己去这几次抽查并不能有效提高整体水平,但是为提醒自己对这件事的重视,对军官们的重视,培养他们的荣誉感。

果然在知道天子会时不时来视察后,军官们更加认真,更以在讲武亭听课为荣。

郭天子下令张然亲自带人,每天为几百名军官准备一顿午饭,这也是大笔花销,不过即将到来的战争准备,只能咬牙花了。

毕竟如果打不赢,一切都是虚的。

就像一位伟人说过的,“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郭全斌向来坚信如此。

虽然中国的历史学家常会把一些历史事件加以文人浪漫的渲染,以“春秋笔法”去描写,像渑池之会之类的故事,人人都看到身为赵国上卿蔺相如在与秦王会盟上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又是威胁又是使各种计谋维护了赵王的体面。

看似是蔺相如利用自己的智谋维护了赵国的面子,人人都在歌颂蔺相如的急智和胆量。

可在其背后呢?

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和开拓疆土后,是当时唯一军事力量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

如果蔺相如不是赵国的上卿而是其它国家的,估计秦王当场就能把他剁成肉酱。

而秦昭襄王作为老练且狠辣的政治家,对蔺相如的忍耐也是有原因的。

秦王正谋求战略转向,暂时放弃和强国赵国在北方对峙交兵,转而从南方的巴蜀荆楚出兵蚕食更加容易对付的楚国国土。

为实现这一战略,他必须和赵国和解并保持大体上的和平,主力部队才能南顾。

所以秦王才能忍耐蔺相如的无礼举动。

虽然史书对蔺相如的英勇机智大书特书,似乎他在谈判桌上完全掌控局势,但如果全局去看这件事,其走向却不在其控制中。

如果秦昭襄王没有更大的战略目的,谁来都会死在当场。

秦国通过这次会盟完全从北方战线解放出来,主力得以南顾。

白起率军摧枯拉朽吞并南方大片土地,攻陷楚国都城,掘了楚王祖坟,气死屈原,大大壮大秦国力量。

而赵国就只能在他们的“外交胜利”中沾沾自喜,自以为占了大便宜。

等到下一次扩地千里,更加壮大的秦国卷土重来时,他们就会面临残酷的长平之战。

所以,郭全斌一直牢记伟人的教导,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期待去谈判桌上和青唐、夏国、辽国、大理等去理论。

认辽国皇帝作叔父也好,对大理西夏和颜悦色也罢,他背后都藏着一把刀。

因此他对战争无比重视,也舍得投入,这是真正的死生之地!

每天无论如何繁忙,一摞摞奏折要出来,文武大臣每天都有各种事要汇报处理,枢密院间谍关于西北,南面的情报等他也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