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天下烽烟起逐鹿(1 / 2)汉纛首页

董卓之前给刘和封的是太原侯,按照规矩应该是晋阳侯,而以太原郡作为称号则是王爵。

不仅是刘和,其他诸侯的封号也都是非县而取郡。

董卓的本意是捧杀刘和还有与刘和亲近的诸侯,要天下诸侯以刘和为僭越者,却不料帮了刘和的大忙。

并州刺史府衙门把刘和受册封的事情宣扬了出去,这下子太原郡内的百姓可兴奋了。太原郡作为刘和的侯国封地,那治下百姓的赋税可就由刘和来收取了。

刘和一向是以爱民著称,太原郡百姓自然欢欣鼓舞。

以至于刘和宣布选拔精锐组成朔骑营的事情一传出去,太原郡内的勇武之士就纷纷响应。

不过一个月之间,刘和就招满了兵源。

在进行了层层遴选后,两千精兵交给了徐晃这位并州都尉训练。

此时董卓废立只是也传来了并州,洛阳朝廷那边太后何氏哭至昏厥,醒来后怒发诏书斥责董卓谋朝篡位、谋害天子之心已昭然若揭,何氏以太后令要求天下诸侯讨伐董卓。

刘虞、皇甫嵩、朱儁联名上书,请求屯兵潼关时刻准备进攻关西。

左将军、领豫州牧刘备刘玄德上书,愿奉太后令讨董。

征南将军、领益州牧、安汉侯刘焉上书,愿奉太后令讨董。

镇南将军、领荆州牧、江夏侯刘表上书,愿奉太后令讨董。

青州牧、蓟侯公孙瓒上书,愿奉太后令讨董。

徐州牧、琅琊侯陶谦上书,愿奉太后令讨董。

而耐人寻味的是,洛阳朝廷又收到了剩余各路诸侯劝说停战的折子。

祁乡侯、领冀州牧袁绍,濮阳侯、东郡郡守曹操,吴侯、吴郡郡守孙坚,广陵郡守陈登,兖州牧刘岱,扬州牧刘繇联名上书请洛阳朝廷停战。

车骑将军、南阳郡守袁术,斥责洛阳朝廷迫太后下诏,实属不尊天子,言奉长安天子令入兖州平定中原。

交州牧士燮无表态。

天下人对董卓废立大概有这么几种态度。

第一是和洛阳朝廷亲近的上书请伐董卓,第二种是在长安朝廷得了实际好处或者不愿参与战争的上书请和,第三种则是山高路远还没收到消息所以没表态的。

还有一种,纯智障。

袁公路。

刘和是真不知道袁术怎么敢光明正大的支持董卓的,还叫嚣着要诛杀曹孟德夺取中原都督之权。

不过袁术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大家都摸清了他的战略意图。

兖州门阀气的怒斥袁术无能,本来他们已经做好了接应袁术的准备,结果袁术的大放厥词让曹操有了防备。

兖州门阀的人还没等在边境集结,就被曹操给遣散了。而原本答应与袁术合作的刘岱,见袁术狼子野心又难成大事,直接选择和曹操议和不再支持兖州门阀。

除却兖州人觉得袁术蠢以外,洛阳朝廷也陷入了无语。

“袁公路他在干什么?”

刘虞、皇甫嵩、朱儁三人看着袁术的檄文,三位大汉顶尖的丞相级人物坐在一起想了一天也不知道袁术是怎么了。

他怎么敢?

袁公路啊袁公路,你得死啊。

洛阳朝廷给袁术定了性,刘虞以辅政太傅的名义下发诏书,要求袁术周边的各诸侯联军讨伐之。

曹操和陶谦率先响应,刘备和刘繇本想发兵一道攻打袁术,却奈何各自都有政务缠身,手中多余兵力不足便作罢了。

刘备要分兵安抚南阳郡局势,刘繇要应对孙坚的挑战,二人虽为宗亲也有想法占据袁术的地盘,却因时局而没法行动。

曹操和陶谦倒是爽快,二人各出兵五千,于济阴郡誓师出征豫州,准备一锅把袁术给端了。

光熹元年十月二十三。

董卓在修完嵋屋几日后,曹孟德与陶恭祖的一万兵马于济阴郡边境汇合,誓师后向南进入豫州地界讨伐袁绍。

陈登终于攻入广陵郡治,杀张超后奉长安朝廷命令为广陵郡守。

光熹元年冬月初一。

扬州牧刘繇讨孙坚,为孙坚所破,刘繇连荆州牧刘表联军诱孙文台于江夏,江夏郡守黄祖杀孙文台。

孙文台部上书洛阳朝廷,立孙文台之子孙策孙伯符为吴侯、吴郡郡守、丹阳校尉,东返丹阳郡屯兵。

孙伯符整军备战,以刘正礼、刘景升为仇,不日或将兴兵伐之。

青州牧公孙伯圭、冀州牧袁本初争青州黄巾之归属,二州牧各自屯兵平原国边境,对垒而仇之。

随着董卓的废立和袁公路第一挑起战火,大汉天下原本由洛阳朝廷苦心经营的和平瞬间消散。

其实天下最终还是会乱,但刘和苦心经营这两年的光景绝不是粉饰太平,而是要打造一个对各地诸侯的实力差。就以曹操来说,若这两年天下就失去了秩序,他可以趁机彻底打压兖州门阀、吞并青州黄巾。那刘和在当下所要面对的,就是一个文臣如云、武将如雨,内部团结,精兵上万的完整兖州。

而在这个时间线上,洛阳朝廷要平兖州,所面对的是一个暗流汹涌内部矛盾极其激烈且缺少精兵强将的兖州。

最关键的一点,是刘和用这两年的时间将治下的经济生产体系给初步恢复了。别看洛阳朝廷没攒下多少钱,但整个洛阳朝廷能控制的州郡都重建了基本的社会生产体系。

以并州来说,刘和之所以能加税、能征兵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声,而是因为并州百姓的生产得到恢复,家中还有余粮且对朝廷充满了信心。缴税和徭役本质上是百姓对于朝廷的投资,用粮食和人力作为资本,以期获得和平与日后免税、分地的成果。

洛阳朝廷在治下百姓的眼中是有信誉度的,刘和能做到的这些爆兵收税的依靠除却自身名望外,更多的还是朝廷的信用背书。

政府信用是一个国家强权维持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能够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