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6章 汹汹物议(1 / 2)混迹在新明朝首页

“莫前辈此言太过了罢?”

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起,引得众人纷纷瞩目。就见得人群里站起一少年,出声反驳道:“敢问前辈,何谓「著书」?”

“这……”

莫姓书生让他这么一问,倒是犹豫着,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一词多义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单这著书一词,就可以进行无数种不同的解读。

一般来说,著书通常指得是文人著书立说,撰写著作。可在实际应用范围上,就远不止这么一层意思了。

更何况,人家全句已经说得十分清楚明白了,‘著书都为稻粱谋’。既是只为谋生,那么它所适用的范围,就可以很广泛了。

总而言之,著书写文,帮人写写画画,赚点润笔之资的,都可以称之为著书。而进公门做个刀笔小吏,自然也可以说是著书,哪怕略显牵强,但也还是说得过去的。

谁又敢保证,自己所作的诗词全无瑕疵呢?

再说了,诗词这东西,用词遣句方面稍稍夸张一些,那都属于正常现象。这一点,往上可追溯至诗坛神话李白,其夸张的创作手法,至今尚为人们所推崇。

这位‘猛士’的话,倒让张彦有些刮目相看。

毕竟,当那首诗被李师爷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流传出去后,所产生的结果,早就违背了张彦的初衷,性质也与先前截然不同。

这就相当于,对方把张彦原本用来骂他一人的诗,变成了针对整个江南文人所开的地图炮……这一招,或许就叫做移祸江东罢。

可以说,那首诗已经成功引起了士林公愤。

现在他张彦的名字,恐怕也早都入了阖县名流的黑名单了。而在这种时候,还敢站出来为他说句公道话的,不是猛士又是什么?

但他打眼一瞧那人样貌,登时就愣住了。

怎么会是这小子?

为他争辩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先前花了三两银子买他一首诗的李文斌!看不出来,小伙子还蛮讲义气的嘛……张彦心里如是想道。

厅里,莫姓文士一时未能作答,却听得李文斌继续说道:“在下窃以为,诗词一道,当以立意为先,词句不过旁枝末节耳!如若刻意修饰,毁了意境,便是以词害意了!”

转而,李文斌又道:“再者,「避席恨因才难继」一句,未必是说张雅吏自身。依我之见,此句应与后句相承接,未尝不是为拥有真才实学、却又不得进身之士鸣不平也!诚然,若说张雅吏还另有所指,旁人却是不可全知了……”

话虽如此,他心中想的却是,张彦曾经卖给自己一首诗,或许这‘著书都为稻粱谋’一句,主要便是暗指此事了……

总结完毕后,他对莫姓文士拱了拱手,态度颇为诚恳地解释道:“故而在下认为,前辈之言过矣。此番就事论事,前辈莫要介怀才是。”

不得不说,他对于这首诗的分析,还是十分鞭辟入里的。也唯有如此解读,才能和最后两句相照应,此诗方可称得上是水准之作。

真要按照莫姓书生的说法,‘避席’和‘著书’两句,单纯只是诗人针对自身境遇心怀不忿,那么最后所用的‘田横五百士’一典,岂不成了张彦在骂自己没骨气?

诚然,张彦这诗也有那么一点点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的用意,但更多的,则是指向了他们这些成功进入‘肉食者’行列的所谓当世名流……

眼见厅内众人各抒己见,对一首诗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争辩得相当火热。独自站在外头,作为旁观者的某张姓伪原创者,对此表示无奈且无辜。

讲真,我当时也就随手那么一抄罢了,哪曾想到这许多……

那种感觉,好比曹雪芹穿越到了后世,亲眼见证一帮红学家大发高论。然而人家心里想的却是,你们这是吃饱了撑的罢?

却说屋内,莫姓书生的心情极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