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育人活动,以最新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方法,指导孩子“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走进千家万户,举办家庭作文会,构建适合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家教家风、亲子关系。
这到底是什么样一次的会议?会上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一家人天天在一起,还要开会,能有话题吗?
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孩子们,真的会配合我来参与这次会议吗?这样做真的能解决我们家孩子的问题吗?”
周五晚上,邰勇夫老师给我发信息:“周六我可以来你家做一次家庭会议。”听到这个消息,我既兴奋又忧虑。
兴奋的是:邰勇夫老师这么优秀的大教育家,既然能亲自来到我家,帮助我一起解决孩子问题。担忧的是:我觉得孩子爸爸未必会配合我!孩子爸爸是一名高速公路交警,因为工作特殊,经常在外地工作。周六他们单位还有工作要做。
这些年,我和孩子爸爸因为长期两地工作生活,我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交流也越来越浅。我知道这样的生活模式并不太好。我也能感觉到:孩子们的不善表达里,有我们的影子。但生活总是不能十全十美,很多东西改变不了,就只能尽量适应。
这些年来,我基本上承担了爸爸和妈妈的双重角色,在工作之外,我既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学校里有什么事我也要随叫随到。但我毕竟替代不了爸爸的角色,所以我发现儿子身上会缺失一点男孩子的阳刚之气,面对挫折缺乏勇气。
我知道,这些都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孩子爸爸其实特别关心孩子,他人在外地工作,但心里总是惦记着孩子。可能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第一次当爸爸、妈妈,很多东西只能边做边学。我们犯过一些错,给孩子造成过一些影响,但好在,我们也一直在改变,在学习、在成长。
周五,我跟孩子爸爸说出了我的真实想法。我告诉他:“周六,邰勇夫老师来咱们家给孩子开一次家庭会议,这是一次特别重要的会议,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
孩子爸爸没有任何犹豫,听了我的想法后,他直接拨通了单位领导的电话,告诉他家里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周六请假半天。
我很意外,也很开心。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两个人观点经常发生冲突,经常争的面红耳赤。但这一次,他无条件地相信了我。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开始往一个共同的方向上去努力。要知道,对于一个生性固执的人,这其实并不容易。
我期待在一次次家庭会议后,看到我们这个家庭的改变。
我要记录下这些改变,记录下作为父母,我们自己的成长蜕变之旅。
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是我儿子,一个对作文讨厌等级为“十级”的熊孩子,在这次会议上留下的文字记录。
看完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篇作文,你会不会觉得,它很凌乱,没有逻辑,没有内容,作为小学5年级的孩子,最多打10分!
如果是在这次家庭会议之前,如果我看到孩子交给我这样一篇作文,我想,大概率我已经开始发飙了,孩子的书房里应该已经山崩地裂了。我会指责孩子:“你这写的什么乱七八糟!这么不认真,干脆别去读书了!算了,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
大概率,我会这样说;大概率,我会让儿子重写;大概率,我不会去问这些文字代表着什么?大概率,儿子下一次,不再敢交给我一篇这样的作文。但今天,我看到这样一篇没有逻辑、字迹也并不规整的作文,我却内心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和自责。
为什么?
因为,这是第一次,我如此近距离的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了解到了真实的孩子,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喜有乐、有兴趣、有厌恶、有害怕、有思考的灵魂。
他不再是一个只需要听话照做的孩子,不再是一个听不懂我话的淘气包。他有他的想法,他有他的世界。
如果不是这次家庭会议,我不会知道:
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叫做“布鲁可、打烟卡、三国杀”;孩子最讨厌的学科是“美术、音乐和体育”;他害怕400米跑、800米、1000米和跳绳,但却唯独喜欢200米,他说:只有200米的长度可以让他感受到起飞的感觉;他最喜欢读的书是《中国通史》;最近让他最开心的是,居然是他的语文成绩考了78分,因为他从倒数第11名提高到了倒数第15名,他说这对他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
我突然发现,我虽然天天跟孩子住在一起,我尽可能地待在他的身边,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我不知道他喜欢什么,不知道他厌恶什么、害怕什么、恐惧什么、骄傲什么、热爱什么?
我的陪伴只是在物理空间的层面,我并没有走入儿子的内心世界。
这让我想起,上周末我陪儿子一起参加邰勇夫老师的“母亲节,写篇作文给妈妈”的写作公开课。当别的孩子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妈妈的故事时,儿子却告诉我:“我想不起来妈妈的样子。”
谁能想象那一刻我内心的感受?因为我就坐在儿子的身旁,儿子却记不起我的样子。
我想:我的陪伴并没有真正走入儿子的内心,我给他吃给他穿,关心他的学习和成长。但对于他的内心,我链接的太少,所以他对我的记忆如此模糊。我在他身边,但我不在他的心里。
所以,当邰勇夫老师在我家的家庭会议上,一次次地引导儿子说出、写出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想法,我才发现,我对他了解太少。
我突然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内疚:作为父母,我的教育是失败的。我开始寻找这种失败的根源,我开始回忆我的童年。我发现,小时候,我的爸妈也是这样养育我的。我的爸妈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花在解决我们的温饱,给我们挣学费上。因为贫穷,我的爸妈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我们的学习,更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我们的内心,虽然他们深爱着我们。但他们不善表达,所以和孩子们也没有过多的交流。所以,成年以后,我也养成了这样的性格特质。我不善交际,没有朋友,不爱去人多的地方,我们家除了少数几个亲戚,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走动。
我想,这应该是孩子性格内向的根源吧。因为,他没有从父母身上习得如何跟朋友相处、如何维持人际关系、如何大胆展示。
一个孩子,很难习得父母身上没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