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沙乡解放了,翻身农民欢欣鼓舞,慧明父亲杨绩林人品好,威信高,被推荐当上了村长。
1951年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热潮,到处都是烧地契、量土地、埋界桩的热闹场景,真是一派“分田分地真忙”的火热景象。
杨绩林黑天白日的领着几个村干部丈量土地,分地,忙得不可开交。
在丈量土地的过程中,时不时也遇到一些困难。
规则的地面积还好算,遇到奇形怪状不规则的地块,有时连初中毕业的会计杨得刚也不会算了,众人七嘴八舌,这个说这么算,那个说那么算,争得不可开交,杨绩林却总是眯着眼睛,静静的想一会儿就准地说出了答案,众人很是惊奇,问他是怎么算的,杨绩林却只是淡淡的一笑说:“我用的是巧法子。”
刚开始众人还对他的答案持怀疑态度,后来经过检验,他说的一点都没错,几次下来众人无不服气,对他也更添了几分敬佩。
所有的地丈量完,亩数算出来,再按人口分配,一个人该分几分地,那家分多少,还要把好地和差地搭配开,分配好后,召开群众大会,公布分配方案,征求意见,杨绩林处事公正,不偏不倚,土地分配合理,大家都很满意,一次性通过了分配方案,方案通过后,又忙着印发土地证。
土地证印好后,再次召开群众大会,分发土地证,许多穷苦农民拿到土地证后,颤抖着双手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大会结束后,全村不分老幼都激动的敲起了腰鼓,扭起了秧歌,比过大年还要热闹,大家不知疲倦地一直跳到太阳落山,才各自回家。
沙乡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到此按期顺利结束。
经过土地改革,杨绩林在群众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村上的人凡是遇到大事小情都爱来找他,都要来问问他的意见。
杨绩林家每天不是有人来找他商量事情,就是邻里之间闹了矛盾来找他评理的。
往日沉寂的家里,如今天天人来人往,杨妈高兴地整天笑呵呵的,亲热的和来人打招呼、唠家常,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慧明和弟妹们也变得活泼开朗。
调皮的弟弟们拿着小木棒,和小伙伴们一起,排着队学着军人的样子唱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孩子们平时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家里整天洋溢着弟弟们欢快的笑声各种调皮的打闹声。
慧明和村上的姐妹们敲腰鼓、扭秧歌、唱歌、跳舞、开会、学习,整天快乐地哼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慧明最爱唱的是:“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啊张灯又结彩呀啊,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慧明欢天喜地地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成了村里有名的积极分子。
1952年乡上发展共青团员,15岁的她她光荣地成为了第一批共青团员。并和一同入团的王永高、祁慧英成立了乡上的第一个团支部,慧明担任了团支部的组织委员,后来又先后担任了乡上的少儿委员、妇女委员和青年委员。
也是在这一年里,慧明学会了织布。
虽然慧明早就学会了做鞋、缝衣服、纺线,但母亲一直不让她学织布,一是慧明年龄小,个子矮,腿还够不到织布机,二是杨妈怕慧明不会织,把线糟蹋了。
那时候农村把布看得很金贵,家里铺的盖的和身上穿的布都要靠自己织,织布讲究手、脚和眼的配合,配合不好织出来的布就不平整、不均匀,特别是线断了以后若续不好,布就会织的疙疙瘩瘩的。
慧明聪明好学,又好强,母亲越是不让她学,她就越想学,越是说她织不好,她就越想证明自己,但一直没找到机会。
一天,慧明开会回来,见家里没人,堂屋门大开着,门口的织布机上是妈妈织了一半的布。